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粤台)高等教育论坛暨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fentongx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陆逐渐普及且占较大比重,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各类高校皆在不断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大学也不例外.本文从应用型大学和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并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深入剖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探索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
其他文献
在中国当代文艺思想中,"艺术真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术语.它既是一个本体论的概念,又是一个价值论的标准.批评家们既用它来指称文学作品的某种品质,又用它作为评判文学作品优劣成败的重要标准.但认真思考,这个概念存在许多问题,有必要重新进行厘清.笔者以为,传统的艺术真实观折射了我国当代艺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对生活与艺术的区别问题;然后是过于重视艺术的教育与认识作用,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艺术本身的特质
音乐教育何以能为国家的美育倡导和社会的美育需求贡献力量?本文首先认为,美育与音乐教育两者在目标达成的任务内涵方面具有一致性,立足这一前提,选择一首中国近代学堂乐歌代表作《黄河》,进一步探求通过音乐教育达成美育目标的实施路径。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工作者乐于寻找艺术教育与美育的联系,要理清这一联系根源在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异同.将信息论和符号学看作解释同一个现象的两个层面的方法的话,信息论是一种数量逻辑的,而符号学是形式逻辑的。本文的讨论就是从信息论的角度,来分析和初步解释以艺术及艺术传播为载体的美育过程。
蔡元培融汇了儒家人文传统与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既在“美学教育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却是不存在的自由的无阶级社会”上与弗莱心意相通,但在“艺术担当起世界的拯救功能”上与海德格尔等人又天然地契合。蔡元培言孔子思想为“一是毫无宗教的迷信,二是利用美术的陶养。孔子也言天,也言命,照孟子的解释,莫之为而为是天,莫之致而至是命,等于数学上的未知数,毫无宗教的气味,孔子的精神上,毫无宗教的分子”。儒家的君子人格正是打破
"美育"是18世纪由德国诗人席勒在《关于人的审美教育的书信》(一般翻译为《美育书简》或《审美教育书简》)中提出的.迟至1901年,蔡元培在他的《哲学总论》中提到了"美育".但是,中国却是一个美育传统悠久、美育思想丰富的国家.然而,中国的美育传统也有其历史的局限。首先,与席勒的美育理论相比,现代性不够突出,这主要体现在对感性本身缺乏充分肯定,对于美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几乎没有涉及;聚焦道德人格养成,不
脑是人的高位神经中枢,产生感觉,激发情感,进行信息加工、控制运动等.美育是通过各种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审美欣赏、表现、创造能力的教育.审美活动能够激活大脑感觉、情感、认知、运动等区域,是一种全方位的脑活动.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情操教育,它通过培养人们体验美、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升人们审美素养,从而使人们具有喜爱美、欣赏美、识别美的良好习惯,涵育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因此可以说,美育即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其使命和目标就是"育美".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校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场所之一,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育美"的职责.高师院校作为未来教师
高师教育不仅要培养尚未完全社会化的大学生具备理论专业能力,更重要是塑造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素养和自觉的人文情怀。当代大学生都是玩着电玩看着动画片长大的一代,西方的文化和艺术形态的影响,很容易使他们对民族文化民间美术的审美缺失。民间美术作为大学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大学生软实力提升的必要途径。
教师审美素养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极为雄辩地显示了提高教师审美素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向广大教师提出了提高审美素养的时代要求。要实现审美素养的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建议教师自觉系统地学习美学、审美教育理论知识,经常主动地参加审美实践,做到积极追求,持之以恒。
分析了中学语文审美教育的现状,建议树立正确的审美教育理念,加强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多种审美能力,发挥学生的审美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