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暴雨过程区域模式模拟的误差分析--基于不同编译器舍入误差和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研究

来源 :第十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暨两岸青年大气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WRF区域模式研究了不同编译器编译条件下和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物理过程配置下,模式对亚洲季风区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情况。结果表明,由不同编译器编译的模式在相同模式参数配置下对同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编译器之间的舍入误差,因此称之为舍入误差引起的模拟误差),而由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在相同编译器编译的模式和相同模式配置下对同一次暴雨过程的模拟结果之间的差异要远远大于不同编译器舍入误差之间的模拟误差。
其他文献
云顶高度的确定对于气候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普遍采用卫星资料进行反演。本文通过比较欧空局SCIAMACHY仪器氧气A吸收带二种云顶高度反演算法(SACURA和FRESCO+)的产品,发现两种产品趋势符合较好,但SACURA普遍高于FRESCO+的结果,其差异明显受云光学厚度的影响;为验证产品精度,与寿县ARM计划的地基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表明利用氧气A吸收带进行云顶高度反演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辐射传输过程是大气中最重要的物理过程之一,矢量辐射传输模式比标量辐射传输模式能够更为精确的描述辐射传输过程,对SOSVRT,RT3和VDISORT三种矢量辐射传输模式比较,发现在计算时间方面,SOSVRT计算时间最短,它基本不随流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是随着光学厚度增,加计算时间明显增加;RT3计算时间最长,其计算时间随着流数的增加增长迅速,随着光学厚度增加无明显增加;VDISORT的计算时间居中
利用NCEP/NCAR 1980-2008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对夏季南亚高压与西太副高年际尺度上东西振荡与热源异常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年际尺度上南亚高压与西太副高的东西振荡可能是由高原东部的热源异常引起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高原东部的热源(汇)异常使得高原东侧的上升运动增强(减弱),高层辐散增强(减弱),从而导致南亚高压加强(减弱)东伸(西退)。此外,由于对流层高(中)层的异常偏北风作用,异常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的AREM模式,对2005、2006年汛期发生在长江流域的主要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检验,得到:(1)AREM模式对于长江流域的预报而言,降水、天气形势的预报能力较强。(2)从梯度评分看, 高度、温度、涡度等要素均为可预报,而地面温度、整层水汽含量和整层水汽通量散度可预报性较低。(3)AREM模式随着降水量级的增加TS评分逐渐降低,相对而言,对级别较大的降水预报
径向速度的模糊问题是制约新一代天气雷达径向速度资料应用的关键问题。本文将美国强风暴实验室Zhang Jian提出的二维自动化多途径退速度模糊方法应用到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SA)观测的台风资料质量控制中,进行了退模糊试验,并与WSR-88D的退速度模糊方法进行了对比,提出了一种检验退速度模糊效果的方法。从台风个例资料分析表明:该算法准确率较高,特别在处理无回波区以及距离扩展区附近的径向速度模糊时,与
陆面过程模式是研究各种下垫面与大气之间交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但现行的陆面过程模式在某方面的模拟性能尚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气候干燥、植被覆盖率低、地气相互作用强烈、干旱化表现最为剧烈的半干旱区。导致上述不足的根源来自两方面:①模式物理过程的缺失或不完善;②模式参数化方案中的参数取值不准确。造成后者的原因主要是现行的陆面过程模式涉及了复杂的土壤水热传输、植被生理生化、陆-气物质能量交换过程,包含了大量的
利用可变网格大气环流模式LMDZ, 在中国东南区域局部加密,考察该区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排放情景特别报告(SRES)的A2情景下,气候平均态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单向驱动LMDZ端的边界条件取自三个全球模式IPSL、CNRM和GFDL,此外,还在LMDZ和IPSL模式之间进行了双向耦合试验,模拟时段为现在和未来21世纪中期各两个30年。结果表明:可变网格大气环流模式LMDZ能够基本再
在中期时间尺度上分析了1968~2008的冬季(11月15日~3月15日)斯堪的纳维亚高压的发生、发展和衰亡的特征及其可能机理,得到了以下结论:1)斯堪的纳维亚高压为相当正压的暖性高压;2)斯堪的纳维亚高压前期距平为西北-东南倾向,盛期为准圆形,后期为东北-西南倾向.3)斯堪的纳维亚高压的发展主要来源之一是西太平洋,通过PNA遥相关传至美国东海岸,再传播至斯堪的纳维亚地区,使得高压发展.4)斯堪的
利用1951~2005年华南3月份降水资料、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3月份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所对应的大尺度环流以及与PDO的关系作了分析。对华南3月份降水做了Mann-Kendal突变检验,结果表明华南3月份降水在1978年左右发生突变,从之前的降水偏少转变为降水偏多。在年代际降水偏少时期,PDO处于负位相(北太平洋海温偏高,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北太平洋海平面
本论文利用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中国第一颗业务型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C星(FY-2C)的云检测资料,对整个亚洲季风区云量的日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由于FY-2C是首次用于亚洲季风区云量日变化气候特征的研究,本论文首先利用2005年7月到2007年6月的ISCCP云气候数据集、MODIS云资料和地面台站观测云资料,对FY-2C云检测数据在亚洲季风区的质量和可信度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FY-2C与其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