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芳香季铵衍生试剂设计合成及应用于多肽高灵敏鉴定研究

来源 :第二十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wen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鸟枪法是目前蛋白质组分离鉴定应用最广泛的策略.然而,蛋白质组样品的高复杂性、宽动态范围分布使得低丰度肽段以及难离子化肽段的质谱检测仍旧面临着巨大挑战.本文以理论化学辅助设计为基础,合成了三种新型咪唑类芳香季铵衍生化试剂,包括溴化1-[3-[(2-碘-1-氧乙基)氨基]丙基]-3-甲基咪唑(IPMI),溴化1-[3-[(2-碘-1-氧乙基)氨基]丙基]-3-丁基咪唑(IPBI)和溴化1-[3-[(2-碘-1-氧乙基)氨基]丙基]-3-己基咪唑(IPHI),其结构及合成过程如图1 所示,实现了含半胱氨酸肽段的选择性衍生.
其他文献
(1)氧化石墨烯包裹硅胶液相色谱填料的研究采用层层自组装制备技术,将氧化石墨烯(GO)逐层组装到了SiO2 表面,制备了不同组装层数的氧化石墨烯包裹硅胶(GO/SiO2)填料[1],并通过表征证实了控制组装次数,可以有效控制GO的组装量.对填料的色谱性能研究表明,GO/SiO2 仅表现出大的π-电子系统,被分析物在GO/SiO2 柱上的洗脱顺序、色谱峰宽以及分离度与物质本身的π-电子系统有很大关系
食品添加剂因其具有改善食品品质、使食品更美味并更具诱惑力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其中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甜菊糖苷、糖精、安赛蜜和部分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是食品安全监测的常见指标.咖啡因和奎宁属于生物碱的范畴,因其特殊的口味,被广泛地作为增香剂应用于饮料加工行业.目前鲜有检测食品中咖啡因及奎宁相关文献的报道.为保证消费者安全,有必要建立上述11种添加剂同时测定
甜味剂( sweeteners) 是一类赋予食品甜味的重要食品添加剂,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由于人工合成甜味剂的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至几千倍,在人体内不被代谢吸收、不提供热量,加之又具有高效、经济等优点,在食品特别是饮料行业被广泛应用.
顺式二羟基代谢物,如糖类、核苷等,是一大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小分子物质.这些物质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一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顺式二羟基代谢物的极性都很大,部分代谢物的浓度很低,生物样品复杂的基质效应又增加了它们的分离和检测难度.因此,需要开发新的方法来实现对顺式二羟基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顺式二羟基可以和丙酮反应生成丙酮化物.基于这个反应,本文建立了针对顺式二羟基代
对化合物pKa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考察复杂样品中组分的物理化学性质 [1,2].根据化合物的结构,能够推测其pKa 值;反之亦然,通过化合物的pKa,能够推测其物质结构.因而,pKa 可作为物质结构鉴定的重要辅助手段[3].
O-连接的N-乙酰葡糖胺( O-GlcNAc) 修饰,是一种主要发生在细胞质及核蛋白丝氨酸或苏氨酸上的单糖翻译后修饰,O-GlcNAc 修饰水平及位点的改变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和代谢类疾病密切相关[1].然而,与单一细胞系/组织目前大于6000 个磷酸化蛋白和大于30000 个修饰位点的蛋白质磷酸化鉴定相比,迄今为止O-GlcNAc 修饰的最大鉴定规模为848 个蛋白,1750 个修饰位点,O-Glc
Fe3O4/Au是结合胶体金和磁性纳米粒子双重优势的新型复合材料,本团队在全球率先开展Fe3O4/Au复合微粒的研究(Y.Cui,et.al.,Science in China(Series B),44(4):404~410,2001)并将其命名为GoldMag(R)金磁微粒(Y.Cui et.al.,Biomedical Microdevices 7:2,153~156,2005).
会议
在毛细管和微流控芯片电泳分析中,由于检测窗口过于细小而不利于光学检测,其检测灵敏度通常只能达到10-9 mol/L 左右.但是许多疾病,特别是重大疾病如肿瘤在其发病的初级阶段,疾病标志物的含量非常低,采用目前的毛细管电泳和微流控芯片电泳方法检测,由于灵敏度不够而出现假阳性,难以得到准确的测定结果.因此,发展超高灵敏的微尺度分离分析新技术,实现对生物样品中痕量疾病标志物的检测,是疾病的早期预警和准确
肝细胞肝癌(HCC)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目前我国肝癌的发病人数占全球的55 %,其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但是目前仍缺少肝癌早期诊断的一个高检出率的指标,进行肝癌代谢组研究并发现肝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是一个非常有挑战和意义的课题.
逆流色谱(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CCC)技术是20世纪由Ito Yoichiro 等人发明的一种液-液分配色谱技术[1,2].后来,Ito[3]等人利用螺旋管同步行星式运动所产生的变化离心离场将固定相保留在螺旋管内,流动相快速的流过螺旋管与固定相进行连续高效的混合和分配,可以实现样品的快速分离和制备,开发了目前广泛应用的高速逆流色谱( High spe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