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元素对贫营养型二形栅藻LX1生长及去除氮磷特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2008年中国水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135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规污水处理工艺对氮磷去除效果有限,而以藻细胞作为三级生物处理进一步高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磷是一项具有潜力的技术。本文研究了在人工模拟二级出水中氮元素对贫营养型二形栅藻LX1(Scenedesmus dimorphus LX1)生长及去除氮磷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藻细胞利用氮源的优先顺序为: NH4-N>urea-N>NO3-N。以硝氮或尿素为氮源,二形栅藻LX1 对TN的去除率在90%左右,可几乎去除全部TP;以氨氮为氮源,藻细胞对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仅为31.1%和76.4%。以氨氮为氮源时藻液pH 值下降至酸性范围,是导致二形栅藻LX1 生长及去除氮磷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固定初始TP 为1.30 mg·L-1,当初始TN 小于等于5 mg·L-1(N/P 约小于等于4:1)时,藻细胞生长受到N 限制。在所有初始TN浓度下,二形栅藻LX1 对TP的去除率均接近100%。初始TN 在2.5~15 mg·L-1 范围内,藻细胞对TN的去除率为82.6%~99%;当初始TN 增大至25 mg·L-1(N/P 约为19:1),藻细胞对TN的去除率下降至45%。即适于二形栅藻LX1 生长及充分吸收氮磷的最佳N/P 为4:1~19:1。综上,在藻细胞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利用贫营养型藻种深度去除氮磷具有广阔前景,而控制污水中氮源组成及氮磷比对于高效去除氮磷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凹凸棒黏土复合吸附剂,探讨了对水中氨氮(NH4+-N)的吸附效果。考察了pH(3.0~10.0)、吸附时间(5~300 min)以及NH4+-N 初始浓度(25~1000 mg/L)等因素对吸附性能
基于MODIS 影像数据的叶绿素a浓度监测与预测技术在海洋方面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在内陆水体方面,这种技术还处于探索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内
会议
本文系统研究一种金藻对产毒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的吞噬特性,以及一些环境条件对吞噬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该金藻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铜绿微囊藻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与否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及饮水安全至关重要,既涉及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又涉及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水平和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整体水环
本文建立针对污泥填埋场地下水污染问题的数学预测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预测和分析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的污染。结果表明,填埋场防渗层能够有效阻止渗滤液渗漏,减少渗滤液对地下
从膜生物反应器中分离到一株脱氮性能良好的异养硝化菌株,命名为YL。分离的菌株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由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生物鉴定和药敏分析仪)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
毒性评估和毒性因子甄别是生态毒理学研究中风险甄别的关键步骤。本研究采用成组重组核受体基因酵母生物测试方法(包括雌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维甲酸受体、甲状腺素受体、
利用湖水、底泥、土壤、厌氧污泥等10个不同菌种培养、分离得到10 株脱氮硫杆菌菌株。在28℃的情况下,利用脱氮硫杆菌标准培养基通过摇瓶实验比较了所得到的10 株脱氮硫杆菌在
随着水环境外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底质污染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基于异位修复成本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缺点,本文针对难降解有机物污染底质,探讨了原位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自
近年来,利用固定化藻类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因其有效、低廉、特别是能处理低浓度废水引起了广泛重视。 本文总结了藻类吸附重金属的机理、藻类固定化技术以及固定化藻类处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