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液运移模拟与石英脉型钨矿床蚀变宽度分带形成机制

来源 :第十三届全国矿床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y1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热液运移数值模拟研究化学组分从裂隙向邻近围岩扩散过程,为解释石英脉型钨矿床蚀变特征提供新思路。为石英脉型钨矿床蚀变宽度分带形成机制提供如下启示:温度和孔隙度的垂直分布是影响蚀变宽度分带的重要变量。高温和高孔隙度促进硅从裂隙带向邻近围岩扩散,从而形成较宽的蚀变;在围岩孔隙度均一分布的情况下,由于深部温度高于浅部,深部围岩蚀变会比浅部宽。这与石英脉型钨矿床的蚀变特征相反;围岩孔隙度随深度递减会抵消温度对硅扩散的影响,使深部围岩形成较窄的蚀变。围岩孔隙度随深度递减是形成石英脉型钨矿床蚀变宽度随深度减小的有效机制;本文模拟实验使用的流体是NaCl水溶液,因而解释石英脉型钨矿床蚀变宽度随深度递减不必借助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围岩岩性和裂隙发育程度对脉型钨矿床蚀变特征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评价这两个因素有助于分析蚀变的形成机制和隐伏矿床的找矿工作。
其他文献
本文将铀价态XPS微区测试和热力学计算相结合,获得岩浆熔体中U6+/U4+平衡的热力学公式,试图建立花岗岩中副矿物一晶质铀矿铀元素价态氧逸度计,并以赣南大吉山岩体为例,与标准氧缓冲剂(FMQ)对比,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大吉山岩体氧逸度介于-16.18~-16.55,平均为-16.38,换算成相对氧逸度,△FMQ=FMQ-0.49~FMQ-0.86,平均为FMQ-0.69。根据近似温度和氧逸度估
金秀镍钴矿既不同于基性-超基性岩型镍矿,也不同于海相沉积型镍矿,而是十分罕见的热液型脉状镍钴矿床。此外,矿区除了镍钴矿外,还有另一种与镍钴矿不共生的矿化类型—热液型脉状重晶石-铜铅锌矿化。并且从地层的控矿作用、构造的控制作用以及岩桨的控制作用介绍了主要控矿作用。
本文采用Renishaw System-2000显微共焦激光拉曼光谱仪进行拉曼显微探针分析。包裹体显微测温和S同位素分析,使用Delta-S型质谱仪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包裹体形态多样,主要有方形、长条形、三角形等,大多数为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成分为H20和C02。成矿早期均一温度250-270℃,中期190-230℃,晚期170~210℃。总体盐度为低盐度特征,盐度值变化范围较大,密度小于0.
管店-马厂内广泛分布的花岗质岩浆岩及中酸性脉岩为石英脉-蚀变岩型金矿提供了主要热液,其与新元古代变质火山岩及下古生界碎屑岩一起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因此区内多为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成矿时代晚于花岗岩或脉岩侵位时间。金矿床的矿区地质特征表明,断裂构造是重要的控矿构造,岩浆热液上升侵位、运移、金元素富集沉淀成矿均受控于区内断裂构造。郯庐深大断裂带是整个张八岭构造带内最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其控制了北北东向
本文研究的斑状黑云角闪二长花岗岩为小型岩株,侵入到斑状二长花岗岩中,面积约0.4km2.花岗岩具中细粒斑状结构,矿物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少量角闪石和黑云母组成,暗色矿物多断续定向分布,岩石中可见暗色捕虏体.通过对木子店地区早白垩世中酸性岩的Hf同位素特征进行高精度LA-ⅠCP-MS锆石U-Pb定年和原位Hf同位素分析,并探讨了其成因和形成构造背景,结合前人研究成果,笔者认为研究区花岗岩为加厚下
热液蚀变作用是自然界广泛发育的一种地质作用,它往往伴随有成矿作用发生.由于蚀变范围远大于矿化范围,通过研究蚀变特征,不仅有助于查明成矿机制,而且对普查找矿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相山科学深钻3号孔内揭露了多段铀(钍、钼)矿化,由下至上呈变大变富的趋势。各段矿化普遍发育了强烈的蚀变作用,总体分为早期碱性流体交代过程和矿期酸性流体交代过程。但是不同矿化类型蚀变的特征不尽相同。总的来讲,钍钼矿化和铀矿化都表
霓长岩化作用是碳酸岩浆热液对围岩发生的碱性蚀变的过程,通过对矿区碱性蚀变和碳酸岩脉霓长岩化作用的对比研究,以特征的碱性蚀变矿物的原位微区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支持矿区碱性蚀变为霓长岩化作用,且通过该过程中主微量元素的行为对其进行精细刻画,将发生在中元古代的霓长岩化作用分为2阶段.不同阶段稀土元素的行为可以指示稀土元素矿化发生的相对时间.据结果推测,中元古代的稀土元素矿化贯穿于霓长岩化作用的过程,并在其
本文铀矿化样品取自牛头山地区科学深钻3号孔,选取典型铀矿化段,深度为-187m,矿化蚀变带宽54cm,围岩为碎斑流纹岩。根据钻孔岩心的岩性、蚀变结构、蚀变矿物组合、交代强度等分析,将蚀变带从蚀变中心带到围岩划分为6个带,铀矿化物质组分发生明显迁移,证明地球化学浓度图法(Theisocon Diagram)来揭示主、微量元素在热液蚀变过程中的迁移规律在研究岩石蚀变过程中是可行的。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
文章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维拉斯托斑岩-热液脉复合型锡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阶段进行了重新划分,并对各阶段的脉石矿物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和显微测温工作,目的是查明维拉斯托斑岩成矿系统的流体特征及演化规律,维拉斯托矿床含锡石英斑岩的石英斑晶中的流体为高温(平均429℃)、中低盐度(6.2%~20.6%)流体,具有岩浆出溶流体特征;锡氧化物-铜锌硫化物阶段成矿流体属于高温(平均351℃)、中低
夏甸金矿位于招远-莱州成矿带的南部,是典型的蚀变岩型金矿.本文通过对该区相关的地质事件年代学的研究以及对主成矿脉中热液独居石的年代学研究,重新厘定了该区的金矿化年龄,并揭示了该区的地质活动事件与金矿化的关系.笔者认为太古代胶东群、玲珑花岗岩和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均不是成矿流体的直接来源。来源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辉钼矿化作为金矿化的前奏,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来源或者流体来源。大规模分布的脉岩则可能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