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制品标准体系及其质量控制

来源 :中国水产学会海参学术研究与产业发展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参是一种高蛋白含量和氨基酸、微量元素较均衡的营养食品,以丰富的营养价值和明确的疗效,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青睐,已经成为众多消费者滋补强身、馈赠亲朋的上佳选择。随着海参养殖技术和加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海参产业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海参产区、产量、养殖面积、产值逐年递增,2007年我国海参养殖面积约有100多万亩总产值约150~200亿元人民币,在整个水产行业位居前列。海参制品呈现多样化,因此需要确立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规范生产,监督市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标准体系包含从养殖至加工相关的种质、养殖规范、加工规范、产品质量标准、检测方法以及加工规范。
其他文献
青岛胶南浩然海洋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在2008年度苗种繁育过程中,为提高刺参养成阶段的成活率,在水温适宜、设施条件较好的大棚水泥培育池中,将育苗池中的稚参体长约2.5-5.0mm的小规格苗种进行中间培育,越冬保苗到春天,使其生长体长达到3-6cm以上的大规格苗种,经过6-7个月的中间保苗培育海参苗种平均200斤白点能出10000斤以上的大规格刺参苗,如到五月中期大苗可长到3-4头/斤,小的平均600头
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属温带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黄、渤海沿岸,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海水养殖经济种类.它的最适生长水温为8℃~15℃,可耐受的水温为-2℃~30℃.刺参属狭盐性动物,适宜生长的盐度为27~32.稚、幼参与成参对低盐度的耐受程度不同.东海夏季水温高,刺参的南移养殖应在秋末、冬季和初春,在此时期东海的水温6~24℃,盐度为23~31,pH为7.8~8
实验进行了刺参的池塘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海上筏式养殖及海底沉笼养殖5种模式下生长及存活情况比较分析,生长情况用体重日增长率表示(Mdwg=(Wf-Wi)/T).结果表明:在放养规格相同的条件下,同样养殖12个月,不同模式下刺参体重日增长率关系为: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池塘养殖>海上筏式养殖>潮间带围堰养殖>海底沉笼养殖.其中,深水井大棚工厂化养殖中刺参日体重增长率最高,为
通过测定刺参体内维生素C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L-古洛糖酸-γ-内酯氧化酶(GLO)的活力,考察刺参合成维生素C的能力;并通过60 d的饲养实验,考察了以Vc多聚磷酸酯剂型(LAPP)添加的5个维生素C水平(0、500、1500、5000和15000 mg/kg),对刺参(1.19±0.46 g)生长、胶原蛋白合成,以及组织维生素C积累量的影响;同时也考察5个维生素C水平对刺参非特异性免疫和抗病力
通过在刺参饲料中添加黄芪多糖(APS)和不同工艺处理的黄芪(黄芪粗粉、黄芪超微粉、黄芪化微粉)研究其对刺参不同免疫指标及生长性能的影响,以阐明提高抗病力和促进生长的机理.免疫指标的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验的第20 d,黄芪化微粉和APS组细胞吞噬率、O2-产量和酸性磷酸酶活力显著增加,APS组溶菌酶活力和凝集素效价显著提高,黄芪粗粉和黄芪超微粉均能显著提高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经过40 d养殖,黄芪化微
本文采用涂布分离细菌的方法从刺参肠道及养殖环境中分离出近240株细菌,从中筛选出30余株对刺参常见致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产蛋白酶和淀粉酶的能力进行了测定。从中选出4株拮抗作用较强、产酶力较高的菌株,对其形态、溶血活性、生理生化指标和抗生素敏感试验进行了测定,并且进行16S rRNA的鉴定。结果显示TYIA-1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TYIA-12为黑棕芽孢杆
本文进行了刺参饲料的发酵与投喂试验研究.饲料组成原料及配比为,海带粉∶扇贝边∶豆粕∶虾粉∶马尾藻(或鼠尾藻)=40%∶15%~20%∶20%∶5%~10%∶10%~20%.称取混合好的适量饲料原料,经充分浸泡,倒入磨浆机磨成浆糊状再倒入发酵池中,按比例加入适量的水产诱食酵母(成品),最后向发酵池中倒入适量的水,在适宜的温度、pH等条件下,经过24个小时的发酵,制备出刺参的发酵饲料.发酵后的饲料按照
围堰养殖是刺参主要的养殖模式之一,采用自然纳潮的方式获取水源,具有节约能源、产出效益高等优点.但在自然条件下,刺参有冬眠和夏蛰,使刺参生长时间大大缩短.因地下海水冬暖夏凉的特点,利用大菱鲆养殖废水进行刺参养殖具有节能和延长生长期的重要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在大菱鲆养殖废水平均每小时排水量2000~3000m3的情况下,经过弧形筛截留0.25mm以上的颗粒物,废水中残饵、粪便等污物的分离率高达63%.
采用水煎煮法提取茯苓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得茯苓多糖的含量为50.57%.利用分光光度技术,分析了茯苓多糖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液中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SZ)、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补体C3含量的影响.实验组向各组刺参体腔内分别注射浓度为0.6、1.0、1.4mg/ml的茯苓多糖溶液500μ1.在注射免疫增强剂后第2、4和6天,检测AKP、LS
以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腐皮综合征的2种致病菌: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和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nigrifaciens)为抗原,分别制备兔抗血清.以载玻片为介质,建立了两种病原菌的间接荧光抗体检测技术(IFAT).交叉反应,阻断试验和吸收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特异性强.对人工感染试验中的养殖水体及发病刺参溃烂组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