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添加对温带森林根际、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的影晌

来源 :2015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060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择位于北京西山的辽东栎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氮沉降,研究不同形态氮(硝态氮、铵态氮和混合态氮)和不同水平氮添加(对照0 kg/(hm2·a)、低氮处理50 kg/(hm2·a)和高氮处理150 kg/(hm2·a))对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各种形态氮素、有机质含量及微生物量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全氮、铵态氮、有机质、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分别高出37.14%、143.77%、116.76%、45.12%和41.18%.不同形态氮添加,硝态氮添加显著增加了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却降低了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混合态氮添加根际土壤硝态氮、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却显著减少.不同水平氮添加,低氮添加均降低了根际、非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而微生物量氮含量却显著增加;高氮添加极显著地增加了根际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同时也使非根际土壤硝态氮含量、微生物量氮显著增加.
其他文献
大冶有色冶炼厂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运用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法,分析火法炼铜企业能源、资源的消耗状况及污染物的产生情况,提出并实施了3项中高费方案、5项中低费方案和35项无低费方案.这些方案实施后,提高了火法炼铜的生产水平、优化了生产工艺、节约了能源、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为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运用清洁生产管理理念,指导炼铜企业生产、经营等全过程,以最小的环境影响,最少的资源,能源利用,最佳的管理模式以及最优化的经济增长水平,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我国很多湖河水污染较为严重,通过探索湖河水污染的环保转型发展模式,探讨湖河的公租化,社会资本的利用、湖河的开发、民众的环保意识提高、高校人才技术优势有效介入等方面,将湖河治理由政府转交给市场,让市场激发湖河的治污潜力,以便充分挖掘湖河本身潜藏的经济价值,促进湖河水的环保转型,为我国各类水域的环境保护做出贡献.
纺织印染行业作为中国工业污染的大户,其印染废水水量大、色度深、水质变化大、pH变化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且组分复杂等一直是环境保护行业公认的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本文以纳米TiO2为催化剂,以汞灯为光源,对染料可溶性还原红1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染料可溶性还原红1具有光致显色的特性,且显色后是稳定的.其光化学降解的影响因素有催化剂的用量、空气曝气速率、pH值等.降解过程
通过实际运用,针对现有环境监测标准分析方法体系,结合目前环境监测工作新形势的发展,对现行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使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指出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在不断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的基础上,需积极改进和更新现有的分析方法,在工作中鼓励开展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科研,努力提高环境监测技术水平。引进国际领先的监测技术,并予以快速推广,加强新的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科研;规范、完善、发展现
本文依据科学课程教材内容,从水污染的概念,水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分类,水污染的现状,主要保护措施等方面,结合小学生特点,从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实例中,挖掘环保教育渗透点;钻研设计教案,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生态工业是工业生态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达到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双赢的重要实现途径,工业共生作为生态工业的运作模式之一,将某一生产过程的废弃物再利用为另一生产过程的原材料,从而高效地利用资源和最大化减少工业废弃物.通过文献综述,以企业为分析角色,从经济、政策、技术以及信息方面构建工业共生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并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及强度的大小.研究发现,迁安市不同
流域水生态问题,归根结底是发展方式问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流域水生态问题的主要驱动力.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与水生态系统的耦合关系越来越被研究人员所重视,而选定嘉兴市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基于水环境容量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示范作用.研究中,运用控制断面达标法确定水环境容量,运用情景分析法预测水资源需求量,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嘉兴市主要用水及水污染物排放行业识别结果,
景德镇市生态环境优美,却属于重酸雨区.通过对2014年景德镇市污染源和环境空气的分析,得出景德镇市酸雨中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外来污染物.并指出从景德镇2014年酸雨来源分析可见,减少酸雨的产生靠个地区的努力远远不够,应该全社会齐动员,共同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工厂应采取的措施包括采用烟气脱硫脱销装置、提高煤炭燃烧的利用率。用煤气或天然气代替烧煤、节约用电、支持公共交通、购买包装简单的商品以及
近年来,纳米材料技术在人类健康和环境领域发展迅速,同时,人们开始关注纳米科技的安全问题.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就纳米材料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综述,我国对纳米技术的研发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但与此同时,也应加强对其潜在风险的研究,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系统地研究纳米材料技术的安全问题,加强研究负面效应,如纳米颗粒的毒理性研究,利用已有的纳米材料数据库推断新型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