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段动脉化疗性栓塞术治疗肺转移瘤的临床研究

来源 :2007年浙江省医学会放射学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dan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部转移瘤的治疗十分棘手,外科切除已经被接受,但是适合外科切除的肺转移瘤不到30%,而且远期疗效还很不满意。即使经过筛选符合外科切除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仅25%~50%左右,术后肺转移再复发率仍然很高。此外,常规静脉全身化疗由于高浓度化疗的毒副作用,使得它无法提高患者生存期。近年来研究表明,隔离性肺灌注(ILP)能提高局部肺组织化疗药物浓度,减少全身血循环和心脏浓度,起到控制肿瘤进展而又避免药物对正常脏器功能的毒副作用,但这种方法有明显的弊端如需要开胸、体外循环、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不能重复治疗等。可喜的是,近些年来已有化疗性栓塞术成功应用于肺转移瘤治疗的文献报道。为此,本文采用肺段动脉化疗栓塞术(SPCE),旨在探讨化疗性栓塞治疗肺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外源性重组人生长激素是目前烧伤病人的常用药物,其药理作用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提高免疫功能,从而纠正负氮平衡,加速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本文研究了重组人生长激素在烧伤病人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对重度烧伤病人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后是否发生水钠潴留进行了探讨。
本研究采用大鼠烫伤模型以山莨菪碱进行干预,观察了烫伤早期大鼠小肠粘膜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HSP70的表达及肠粘膜细胞的凋亡情况,探讨了山莨菪碱保护肠粘膜屏障的可能作用机制。
经过外周静脉插入到中心静脉的导管(PICC),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输液途径,尤其在肿瘤、血液、胸外、普外科等病房使用比例相对较高。本文对PICC置管术在大面积烧伤病人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本文通过互联网对世界有关烧伤诊疗技术进行了检索。文章通过911事件因烧伤悲惨场面轰动世界的恐怖事件,对美国烧伤中心的运行进行了介绍。
本研究对近三年烧伤病房采集的5种标本细菌培养分离的菌株及药敏实验资料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烧伤病房致病菌分布及耐药菌株随时间变迁的状况,为防治烧伤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了依据。
本文对烧伤并发腹腔间隙综合症的诊治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任何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所导致心血管、肺、肾、胃肠以及颅脑等多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称为腹腔间隙综合症,应及时予以治疗。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 Syndrome)是一微血管变态反应所引起的全身出血性疾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腹型过敏性紫癜可占本病的2/3。当腹型过敏性紫癜以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消化系统症状为首发,且皮肤症状出现晚于腹部症状时,临床极易误诊。为了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认识,及早确诊,及时治疗,缩短病程,防止并发症。本文将某院2002年1月~2007年5月住院就诊的86例腹
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是指过敏性紫癜时肾脏受累,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之一。近几年国内外已有文献报道白三烯(LTs)参与了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已有研究表明多种肾脏疾病中存在着LTs的异常表达,LTs促进了多种实验性肾病动物模型疾病的进展,而同时采用其拮抗剂则显示出良好的肾保护作用。LTs是花生四烯酸(AA)经5-脂氧合酶(5-LO)途径代谢的一系列产物,包括LTB4和半胱氨酸
理想的脑血管痉挛(CVS)动物模型应符合以下条件:①动物出现CVS的症状与人类的CVS症状相似;②制作简单,费用低;③所用动物脑血管变异较少;④可以控制CVS的程度;⑤可用此模型进行慢性实验;⑥在一定的部位有较高的脑缺血发生率;⑦有类似动脉瘤破裂时动脉壁的损伤;⑧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表现;⑨在蛛网膜下腔中有足够量的血凝块。目前最常用动物模型为采用双次注血法制作的模型,具有可复制性、同人痉挛时间一致、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因胰液大量外溢引起机体组织自我消化,发病急骤、临床过程凶险、死亡率极高。无论经内外科治疗,但疗效往往欠佳。近几年来随着介入放射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治疗ANP已被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某院自2001年至2006年共为57例ANP患者施行选择性动脉置管,采用微泵持续药物灌注加中药治疗,全部病例都治愈出院,从未发生并发症或后遗症,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