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HBV DNA定量PCR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探讨斑点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定性及定量检测的运用,使人们从以往HBV血清标志物(HBV-M)中形成的观念有所改变。目前,PCR是检测HBV病毒血症最为敏感的方法。然而长期以来,PCR以定性为主,仅能查出阴/阳性结果,即普通定性PCR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只有定性结果,无法给出临床需要的定量结果;②由于采用电泳检测,易引起PCR产物的交叉污染,增加了假阳性结果的可能性;③采用的染色剂滨乙锭是强烈致癌物,可能危害操作人员及污染环境。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起始模板,由于采用荧光技术和闭管操作,完全克服了常规PCR方法的3个主要缺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对于食管癌患者,外科根治性切除食管肿瘤并清扫其周围淋巴结是唯一有望治愈的治疗方法。然而,迄今并没有标准的外科治疗术式。本文将一项国际性食管外科调查结果进行了介绍,并从中找出我国食管外科存在的问题。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食管癌放射治疗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未控和复发。肿瘤的某些生物学特性(如乏氧、肿瘤加速再增值)是局部复发重要的因素,但靶区定位不准确(脱靶)也是治疗失败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本文对4例不同期别食管癌患者采用内镜下病变上下界钛夹定位,浅谈了应用效果。
从1981年美国报道第一例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开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在全球迅速蔓延,迄今为止,已累计感染7000余万人,其中1/3已经死亡。我国的艾滋病疫情也很严峻,现有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约60万,而且感染人数仍在不断增加。由于HIV与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
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后,病毒、人体的免疫应答和肝细胞三者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乙型肝炎的病程进展和转归;其中,宿主免疫状态是决定乙型肝炎临床转归和治疗疗效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现将有关乙型肝炎临床免疫学研究最新进展做一汇报。
目的:研究探讨核苷类似物治疗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开放平行对照临床实验设计,对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早中期患者进行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观察,设基础治疗组、拉米夫定+基础治疗组及恩替卡韦+基础治疗组三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一月时核苷类似物治疗组好转率显著高于基础治疗组,基础治疗组、拉米夫定组及恩替卡韦组好转率分别为34.69%、57.34%及60.29%(P>0
慢性丙型肝炎(CHC)是一种重要的慢性病毒性肝炎。虽然据报道我国HCV感染率达3.2%,但各家实际报道病例数偏少,基因型检测也不普遍。为此,目前对于我国各地区不同基因型的CHC患者的流行病学、病毒变异及个体化治疗疗效的研究较为缺乏。由于不同传播途径、基因型、感染距治疗时间、肝病基础情况等对干扰素(IFN)抗病毒疗效及转归均有重要影响,加之近年临床病例数不断增加,故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对20
目的:比较并评价本研究室和日本Naito等建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分型法。材料和方法:分别用新方法和Naito法,检测系列稀释的含有A、D基因型和B1、C2亚型HBV基因组的质粒及不同浓度比例的Bj/C2亚型混合质粒,评价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另外,用两种方法分别对深圳市、河北邯郸市、新疆乌鲁木齐市送检的113份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
核苷(酸)类似物可有效的抑制HBV复制,但为了将病毒水平维持在低水平从而延缓疾病进展,这类药往往需要长期应用;长期用药会带来耐药性的问题,导致疾病重新进展。过去的研究发现拉米夫定治疗4年将会有70%患者发生YMDD变异。尽管后来上市的一部分核苷(酸)类药物较拉米夫定的耐药发生率更低,但仍然无法避免耐药性的问题。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比较派罗欣和阿德福韦在HBeAg阳性拉米夫定耐药患者中的疗效及
目的:了解我国大城市成年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流行率。方法:共调查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4城市20~88岁当地常住居民2390人,采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 IgG)。结果:4城市成人抗-HAV IgG总阳性率为67.53%(1614/2390);20~39岁年龄组总阳性率为64.13%(1044/1628),低于40岁以上年龄组(75.10%,570/75
本文对1例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患者进行分析,肝豆状核变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凡患有病因未明的肝脏疾病伴神经或精神异常者均应排除本病,对早期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易于误诊,临床工作中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此例曾误诊为急性肝炎,后经详细问诊、完善相关检查后方确诊为该病,对确诊为此病患者的一级亲属均应接受WD的相关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