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冲击载荷和周向外压耦合作用下圆柱壳的失稳效应分析

来源 :2018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rik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采用添加造孔剂的方法制备了三种不同孔隙率的未极化PZT95/5铁电陶瓷样品,然后采用一级轻气炮实验装置对多孔未极化PZT95/5铁电陶瓷进行冲击压缩实验,基于实测的自由面粒子速度时程曲线,讨论了冲击速度、孔隙率对未极化PZT95/5铁电陶瓷的宏观力学响应的影响规律,揭示其冲击压缩宏观变形特征可分为4个阶段:弹性变形、失效蔓延、冲击压溃变形、Hugoniot状态。采用基于Flat-Joint模型的P
对某型无人机开展机翼前缘鸟撞试验研究,截取靠近机身的部分作为试验对象,设计试验支架建立等效简化试验,研究复合材料机翼夹芯结构的抗鸟撞性能。基于整体机翼结构鸟撞计算结果,校验试验件支架结构的强度、刚度,提出支架的优化设计方案。试验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鸟撞过程中机翼前缘的动力响应、变形全过程,采集各关注点的位移、应变时程曲线,并采用数字图像相关及运动跟踪分析方法,获得了三维动态变形场。基于动态响应结果
对凝聚相炸药爆轰过程的研究长期是爆轰物理的研究焦点之一。凝聚相炸药爆轰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含反应过程的多介质流动、强间断的产生和传播等过程,属于典型的多尺度强非线性问题。为了准确模拟凝聚相炸药爆轰,构造一种能描述包含反应过程和强间断且兼顾精度和鲁棒性的多介质流动数值格式成为了迫切需求。
装药金属壳体结构在国防领域应用广泛,其对目标的破坏效应主要为冲击波的破坏效应和破片的杀伤作用。目前的研究多针对单一毁伤效果,对冲击波和破片的耦合毁伤研究较少。两种毁伤元对目标有不同的作用机理,不同的作用顺序会导致不同的毁伤效果。因此,确定冲击波与破片的相对位置就显得极其重要,而目前的测试手段大多只偏重破片或冲击波其中一种,对二者相对位置的综合测试手段较少。本文针对纸靶对冲击波和破片具有不同的响应效
炸药爆炸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常伴随着光、热力学、电磁效应。现有爆轰物理学对炸药爆轰过程中的热力学效应有深入的研究,然而对其爆炸过程产生电磁辐射的机理目前还停留在原理性解释阶段,还未形成普遍适用的数学原理模型,对于爆炸产生电磁辐射现象的研究主要是利用实验测试手段。普通的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一样能够产生电磁辐射,这一现象自20世纪50年代已被发现,但由于试验成本和难度很高,布置复杂,结果的重复性差等原因
为制作耐高温高压冲击的多流道中空复合结构,本文采用爆炸复合法制作了CuCrZr/316L复合板,将复合板从不锈钢面开槽,然后用堆焊的方法把槽密封,形成多流道中空结构爆炸复合板,并对其进行金相、强度、气密性、耐压等实验测试。实验结果:CuCrZr/316L爆炸复合板结合界面呈现规则的波形结合,拉伸、剪切强度符合要求,实现了高质量的冶金结合,CuCrZr平均晶粒度大约为100μm,满足晶粒度要求,多流
本研究通过压力浸渗法制备了三层宽体分梯度B4C/A1复合材料,材料上、中和下层的体积分数分别为70%、47%和25%.通过7.62 mm穿甲燃烧弹(API)对面密度分别为80 kg/m2的梯度材料进行了抗弹性能测试.为了对比研究,均质的70%和47%B4C/Al也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了测试.结果 表明,面密度为80 kg/m2情况下,梯度70-47-25vol.%B4C/Al、均质70vol.%B4
针对钻地弹目标特性,为了对其进行超近程有效拦截毁伤,充分发挥拦截弹药的优势,研究了现有毁伤元对其毁伤效果,基于AUTODYN软件,对简化目标的毁伤效应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当钻地弹目标速度大于1000 rr/s时,射流、穿甲弹已不能满足毁伤要求,而传统的破片毁伤元基本对其不起作用,而长杆式EFP由于速度较高,且质量较大,能够击爆钻地弹战斗部装药,具有明显的优势,研究结果为拦截弹药优化设计及工程应
建筑结构内部气体爆炸荷载往往呈现出升压时间长、峰值压力小、压力峰值较多的特点。这种与传统化爆截然不同的荷载形式使得建筑结构在气爆与化爆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动力特性。本文以等效单自由度方法为基础,通过将荷载、抗力矩阵化准确描述加载过程与结构动力特性,推导得到了气爆荷载下结构动力响应的数值计算方法,并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其准确性。研究发现:与实际气爆荷载相比,简化荷载因为忽略了荷载变化速率的影响使得计算
高速列车已成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其高速发展的同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一旦出现碰撞事故,可能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由于高速列车发展起步早,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对车辆的碰撞安全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高速列车发生碰撞时,车头首先发生碰撞变形,并且吸收大量能量,形成的应力波在车体中向后传播。碰撞发生时,为了保护车内人员的人生财产安全,被动安全防护的研究尤为重要,因此需要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