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措施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84007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蔬菜是人们生活中的主要副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的品质和营养要求越来越高,“无公害“蔬菜已是目前人们需求的重点,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研究,从综合防治入手,提出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详细介绍了其中的农业防治、生态防治、生物及物理防治中的关键技术和化学农药的无害化应用技术.
其他文献
田间抗病性研究表明,浙江当地主栽品种和新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性存在显著的差异.与对照品种嘉991发病率为19.12%相比,HZ586等5个品种发病率2%以下,发病很轻,表现出高度抗病性;春江050等5个品种发病率3.22%以下,也具有很强的抗性;丙04-08等3个品种发病重于对照,为感病品种.分析秧田与本田的发病率发现,同一品种的抗病性前后表现基本保持一致.
小麦黄花叶病,又称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是正阳县近几年来新发生的一种麦田病害。2008年在局部严重发生,主要分布在王勿桥乡、永兴乡、兰青乡、彭桥乡、熊寨镇等乡(镇)。病区群众不明原因,认为是种子出了问题,四处上访,状告种子经营户,影响了社会稳定,引起了上级业务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市)领导和专家多次到正阳县检查指导小麦黄花叶病的防治工作。预计该病2~3年后将成为正阳县小麦最主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小麦生
本文描述生物杀虫剂-昆虫病原线虫培养技术的发展过程,培养程序和未来的展望.同时,介绍中国昆虫病原线虫的产业化进展,特别是广东省昆虫研究所的产业化之路.
本文对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害虫的影响进行了综述.并将全球变暖和近年来褐飞虱猖獗暴发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论述,并探讨了今后研究的重点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普通菜豆(Phaseolus vulgaris L.)起源于美洲,是世界上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的食用豆类作物,主要分布于亚洲、美洲、非洲东部、欧洲西部及东南部,在中国种植也极其广泛。全世界普通菜豆种植面积约265万多hm2,占全部食用豆类作物种植面积的38.3%;总产量1 629万t,占全部食用豆类总产量的27.4%。中国种植菜豆面积约205万hm2,占世界生产面积的5%,在国内食用豆类生产中占首位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近年来有关玉米穗粒腐病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害虫为害与玉米穗腐病的发生关系,并介绍了霉菌毒素的产生与为害,为玉米穗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参考.
综述了国内黑尾叶蝉所传播的6种水稻病毒病,对水稻病毒病及其传毒介体昆虫黑尾叶蝉做了分析比较.编制了国内已知传毒黑尾叶蝉的种类检索表,并对今后水稻病毒病及其黑尾叶蝉的研究做了讨论.
以小麦矮腥黑粉菌基因组DNA为模板,用正交分析和单因素水平相结合的方法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Mg2+浓度、引物浓度、dNTP含量、Taq酶用量和模板DNA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小麦矮腥黑粉菌ISSR-PCR反应的优化反应体系,即在25μl反应体系中,Mg2+ 2.0mmol/L、引物1.2 μmol/L、dNTP0.1mmol/L、Taq酶1.0U和模板DNA 30ng.通过对40个ISSR引物的退
1989~2007 年的19年间,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昆虫群落或节肢动物群落研究的文章共473篇。在前10年,平均每年发表10.3篇;而在后9年,平均每年发表41.1篇,这说明对昆虫、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介绍了近19年来国内发表的有关昆虫群落的文章统计结果,阐述了文章中涉及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内容,指出群落生态学是“以作物为中心的害虫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提出群落生态学研究面临的困境
邓州市常年植棉50万亩,是河南省重点产棉市。20世纪80~90年代棉田主要病虫以棉铃虫、红铃虫、枯萎病为。1997年和2003年先后推广种植BT抗虫棉和杂交棉后,棉田病虫害出现了新的变化:棉铃虫、红铃虫发生程度逐年减轻,已退居为次要害虫,甜菜夜蛾、绿盲蝽上升为主要害虫,缺钾性生理性病害因连年严重发生上升为主要病害。本文采用定田系统调查、大面积普查、数据分析等方法总结出邓州市棉田主要病虫发生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