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人工鱼礁礁体材料与环境因子对礁区生物附着效果的研究

来源 :全国人工鱼礁与海洋牧场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k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鱼礁是用于营造海洋牧场,调控和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增殖生物资源的人工设施。人工鱼礁投放入海后,受海水环境和气候等因素影响,礁体附着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出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本研究根据人工鱼礁礁体和实验挂板两种潜水采样方式得出试验数据,分析了礁体材料、环境因子与人工鱼礁附着生物附着效果的关系,整个论文主要分六个部分进行分析,以期研究结果对我国今后的人工鱼礁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简要回顾了我国海参养殖发展的历程,分析了目前海参养殖的形势、问题和面临的课题,为了海参养殖的持续发展,提出了海参养殖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方式。
为了探讨刺参的趋光特性和附着基颜色对其行为反应的影响,分别用平均趋光率(mean phototactic rate,MPR)和平均聚集率(mean attractive rate,MAR)统计分析了刺参在100、50、10、5和1 lx共5档强度的光照和7种颜色的附着基(红色、灰色、黄色、蓝色、白色、黑色和绿色)下的行为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水平光场内,光源照度为100、50和10 lx时,光照度
先后开展了胶南海域人工鱼礁效果调查、人工鱼礁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海珍品人工增殖礁的材料与结构研究和莱州湾海域海洋牧场建设及其生态效应研究等相关工作,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胶南海域人工鱼礁效果调查.通过对1981-1984年间投放在青岛胶南灵山岛海域的人工鱼礁礁体状况、水文环境和生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定位到的当时投放的水泥预制构件礁体共约1 00个,其中星体型礁70余个,三角形、正方体型和复合M型礁约
在我国人工鱼礁研究和建设过程中,人工鱼礁集鱼效果的基础研究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人工鱼礁的集鱼效果,在试验水槽内观察了自然光、55W和26W等三种光照条件下六面锥型罩式水泥人工鱼礁模型(模型C)对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在未投入礁体模型情况下,试验鱼出现的密集区位于水槽左端区域(即区域A1和A6),试验鱼在左端区域的平均出现率
根据2007年4月-2009年5月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1个航次的本底调查以及冬、春、夏、秋4个航次的跟踪调查资料,在GIS的支持下利用数据插值、栅格图形加权平均和数学运算模型等空间分析手段对该礁区饵料生物水平的等级分布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进行了综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在各次跟踪调查中,调查水域饵料生物水平的等级分布基本上呈现出从礁区水域向周围水域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即礁区水域高、周围水域低的分布
根据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1个航次(2007年4月)的本底调查资料和投礁后4个航次(2008年3月、5月、8月、1 1月)的跟踪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氮磷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潜在性富营养化水平.结果表明:该海域氮磷营养盐随季节和空间的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3个调查断面投放礁体前表、底层海水中无机氮(TIN)和磷酸盐(P04-P)含量差异不明显,投放礁体后TIN和P04-P含量变化呈试验鱼礁区>
于2008年3月,5月,8月,1 1月份对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12个站位进行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从春季到冬季,调查海域化学需氧量(COD)平均浓度基本呈上升趋势变化,表层浓度变化范围为0.18-1.59mg/L,底层浓度变化范围为0.15-2.05mg/L,并且大部分站位表现为表层浓度高于底层浓度.同投礁前COD浓度作比较后得出,人工鱼礁的投放基本没有影响到COD值的变化,COD含量均低于一类海水
本研究利用2007年4月至2008年1 1月在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开展的共计5个航次(1个航次本底调查和4个航次跟踪调查)60个站次的泥采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投礁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杨梅坑人工鱼礁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投礁前为20种,投礁后为33种,增加了65%,投礁后大型底栖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较投礁前高.优势种投礁前为方格皱纹蛤Perigly
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对杨梅坑(22° 32.916′ ~22° 36N,114° 33.341′E~114° 36.75′)礁区监测海域设置12个调查站进行五次跟踪调查,表层悬浮物浓度变化范围为12.38mg/L-28.70mg/L,第四次调查浓度最高,第三次调查浓度最低.底层海水悬浮物浓度变化范围为7.08mg/L-31.Smg/L,第三次调查浓度最低,第一次调查浓度最高.各站点的海水
人工鱼礁区的生态调控过程相当复杂,人工鱼礁区水体交换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其礁区水体的环境质量和营养盐分布情况,是研究人工鱼礁生态系统变动机制的关键。本文以人工鱼礁区的流场效应为切入点,引入水体交换时间的概念,根据深圳杨梅坑人工鱼礁区的实测海流数据,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CFD数值模拟软件模拟了杨梅坑人工鱼礁区水动力学过程、水体交换变动情况、保守物质浓度扩散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分析了单位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