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澳青少年藥物濫用次級預防工作經驗分享

来源 :2017全国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暨第十届内地及港澳地区药物滥用防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ianfa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澳青少年药物滥用现况根据2012年澳门社会工作局防治药物依赖厅出版的「青少年禁毒辅助教材」中对药物、药物滥用和毒品的定义可知,在非医疗目的下,未经医师处方或指示而过度强迫使用某种药物,其程度足以伤害个人的健康、影响社会及职业之适应,甚至危害到社会秩序,称为「药物滥用」,词义上常与「吸毒」共用.而毒品是指一些具有毒性的物质,服用後会引起精神兴奋、抑制或幻觉作用,长期服用会形成瘾癖,并被相关法例列为专门管制药物,相信任何青少年都有其个人潜能及优点,然而,不同的成长生活背景,未必能协助他们成功地发掘长处,找到自己有价值的地方,反而使他们容易因学业、家庭或朋辈适应不良而产生偏差行为,甚至滥用药物。因此,次级预防工作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本会期望能透过以上三阶层的漏斗式校园服务计划,引导青少年发掘个人潜能和优秀特质,提升自我肯定,强化其内在资源以应对各种不良诱惑:同时加强自我控制与人际沟通技巧,改善与老师和朋辈间的关系,扩展校内正面社交支援网络,使青少年能有效适应校园生活,继续留在学校——一个保护力强大的重要外在控制体系,让学校发挥其保护功能,避免青少年误入歧途,让不同生活方式之青少年都能活出自我,贡献并回归社会。
其他文献
「参透『为何』,才能迎接『任何』」哲学家尼采一席话,正反映当事人未清晰为何要戒毒,社工便急着提供方案,通常是不得要领.天朗中心自2008年开展服务至今,从临床经验体会到吸毒者在人生中经历的创伤及迷失;理解当事人受困于旧有经验的苦况.故此,天朗中心应用「意义治疗学家」弗兰克(1983)的理论,认为「人有寻找生命意义的意志」,当明白生命意义为何,便应懂得「如何活」,当安顿自己人生的经历,人便能得着力量
根据香港禁毒处在2016年的数据,吸毒人士中有43%表示其吸毒原因是『解闷/情绪低落/压力』,而在多年的戒毒辅导经验中,大部份吸毒者都面对不同程度的情绪困扰,负面情绪在整个重吸过程中占很重要的角色,低落及抑郁的情绪亦会影响吸毒者接受戒毒服务的动机.如情绪困扰问题得以舒缓,吸毒行为亦会有改善.此外,吸毒高危处境中的『心思思』亦是吸毒者最常面对的困难情境.PS33深水埗中心一直致力探讨切合戒毒人士需要
目的:分析影响戒毒个案对参与缓刑戒毒措施认同程度的相关因素,检视澳门现行的缓刑戒毒措施,并为日后持续完善和优化澳门缓刑戒毒政策提供建议.方法:以问卷调查调查方式访问114名缓刑戒毒个案,采用滥药者中央登记表、药物滥用筛选量表,以及自编缓刑戒毒措施认同程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参与缓刑戒毒措施的戒毒个案平均吸毒年期为7.5年,职业状况与吸毒地点、原因和滥药危机程度达显着水准;(2)性别、教育程度
"ICE" (crystal methamphetamine) is among the most commonly abused drugs in the 21 st century.Research has indicated that this drug have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users.This is more problematic fo
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开展以来,对减少毒品消费、抑制毒品蔓延和维护社会治安做出重大贡献.但当前中国强制隔离戒毒的成功率却很低.中国强制隔离戒毒成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戒毒理论缺失,目标偏离,方法落后.要提高强制隔离戒毒的成功率,使其真正承担起禁毒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需要对现有理念、体制、结构做深度改革,转变观念,明确强制隔离戒毒的目标任务,确认戒毒的专业技术性质,理顺现有管理体制,建立以戒毒质量为核心的激
Illicit substance use is regarded as crime in the legal framework of Macau which might eventually result into imprisonment.Under the Laws No. 17/2009 (modified by Laws No. 4/2014) of Macau SAR, substa
青少年吸毒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中小学生处于成长阶段和青春期,在这个时期,好奇心重,辨识能力不稳定,从众心理强,抵制能力较差,特别容易被外部环境影响.与此同时,校园的文化生活不多,禁毒教育开展不活跃,较难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学校禁毒服务,是以拒绝毒品、净化环境、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为使命,构建校园毒品问题预防教育网络和控制体系的重要举措.
把魔术用来成为禁毒教育工作的一种方法,可以把它分成三个层面;分别在个案、小组以及宣传活动上.根据这三个层面,魔术都可以有不同的演绎,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便可以有不同程度的讯息介入.在一般的宣传工作上,把魔术带入禁毒的元素可以更易让人去理解、留下印象.而在需要更深入的教育工作上,也可以透过一些魔术的方法,可以更易体验和表达当中的一些讯息,例如:反应变慢,判断力的问题,都可以借用魔术来让观众可以更确
传统单向形式的禁毒预防讲座,欠互动性.「点·拣」禁毒预防教育应用程式突破以上的限制而衍生出来,以创新元素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加强学习效果.「点·拣」是一个供教育工作者作为教学工具的应用程式,基于守护动机理论(Protective Motivation Theory,PMT)(Rogers,1975)而设计,内容以真人真事的吸毒者历程为蓝本,让参与学生不单掌握毒品所带来的严重影响(Severity),
目的:青少年药物滥用问题在澳门以及周边地区已引起广泛关注.澳门特区政府、社区、学校等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预防药物滥用的教育措施,旨在提高青少年对药物滥用危害性的认知,降低其滥用药物的可能性.以往有关青少年药物滥用的研究显示,与女性青少年相比,男性青少年对药物滥用的危害性认知明显较低,男性青少年滥药比例显着较高;同时,不同的滥药预防措施对不同性别青少年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本研究从性别差异角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