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乡村电影的创作成就与历史嬗变

来源 :中国电影博物馆2009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ssf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电影是中国电影中独具中国特色与文化意蕴的一个品类,新中国60年乡村电影成就卓著。建国“十七年”时期的乡村电影在重重压力下生长,进入新时期后乡村电影迎来了共同关注、多元言说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乡村电影则成为当下社会弥合与疗伤的转喻。透视60年来的乡村镜像,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农民命运与心理的变化,亦能更细微地体察中国电影创作文化与世浮沉的嬗变轨迹。
其他文献
  近代「儿童」观念的确立,是随着中国面临一连串内外压力而逐渐浮现出来。知识分子在中国受到西力的冲击之後,开始重新思考中国何以衰弱,从早先的器物改革,到康梁在政治制度上
  自道光中期至咸丰末年,受到政治、军事情况,以及自然灾害频仍、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之影响,导致经济、社会整体环境的恶化,使得湖南、广西、贵州三省交界地区产生了诸多民变,并
会议
  谢晋所代表的电影样式是属于一种传统的或者是经典的创作方法和叙事模式,其形成了一种经典与现代的分野,这种分野所体现的正是经典所表示的对社会和文化的一种公共阐释,而现
当前现行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已经不能适应高素质复合型外贸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优化整合。要突出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强调学生的实践能
  中国电影票房由2002年的10亿元增长到了2008年的43.41亿元,但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观影次数仅为0.28次,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此,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影院仍为中国电影
  文章对中国电影博物馆社会功能和发展战略进行思考,指出党中央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形势对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博物馆与电影在功能定位发生的新变革,以及观众日益迫切
  本文描述了改革开放前十年的大众观影心理史,这十年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化,引发了中国电影与大众观影心理的巨大变迁,电影与观众的互动也表现出七个方面的变化
采用快硬早强水泥制备新型快硬早强混凝土,在浇筑90 min后抗压强度即可达20 MPa,应用性能及强度、耐久性等都与标准路面混凝土基本相同,因此,使用标准混凝土滑模摊铺机即可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优秀电影作品层出不穷,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创作特色和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变化。本文主要针对当代电影观众对新中国60年电影的接触度、题材类型偏好和电
  新中国60年以来,随着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社会阶层状况也发生了沧桑变迁,电影作为重要的文化现象和意识形态表征之一,折射了60年社会、阶层、文化的沉浮流变。本文以受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