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黄河内蒙段1962-2000年间4期大断面观测资料,计算了各期河床冲淤和河槽形态指标,统计发现从1962年至2000年期间的前20年、中间9年以及后面9年,整个内蒙河段河槽500m2过水面积下河底高程发生了降低升高-再升高的过程,平均冲刷下降了约0.9m,淤积抬高了1.6m,深泓点高程变化过程基本与此一致;河槽漫滩过水面积经历了升高-降低-再降低的过程,2000年只有1982年的大约一半;滩地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黄河内蒙段1962-2000年间4期大断面观测资料,计算了各期河床冲淤和河槽形态指标,统计发现从1962年至2000年期间的前20年、中间9年以及后面9年,整个内蒙河段河槽500m2过水面积下河底高程发生了降低升高-再升高的过程,平均冲刷下降了约0.9m,淤积抬高了1.6m,深泓点高程变化过程基本与此一致;河槽漫滩过水面积经历了升高-降低-再降低的过程,2000年只有1982年的大约一半;滩地经历了持续淤积过程,平均抬升0.25m河槽宽度经历了变化不显著-展宽缩窄的过程;河槽深度经历了加深-变浅-加深的过程;河槽宽深比值经历了变化不显著-增加减小的过程.利用水文泥沙数据分析发现,气候变化以及引水引起的径流量变化是改变水动力条件,导致内蒙河段阶段性河床演变主要因素,尤其是1992-2000年间气候变化造成大幅度减水对内蒙河段淤积和河槽萎缩的影响最大.在来沙变化方面,水库拦沙和祖厉河、清水河、苦水河三支流来沙变化在内蒙河段河床冲淤和河床形态调整中作用较大,其中1963-1982年时期对内蒙河段的冲刷与水库大量拦沙以及三支流的减沙有较大关系.水库对径流的年内调节作用对1982年后河槽淤积贡献较大的一个因素.河流多要素自动调整是造成河槽形态变化过程复杂的原因.
其他文献
野外构造地质测量表明,Ms7.1玉树造成清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总体走向3100-3200,总长约57km。破裂带由一系列雁列式破裂组成,破裂表现为一系列挤压鼓包与张裂缝相间排列或雁列式裂缝。表明玉树地震使甘孜-玉树断裂再次剧烈活动,断层带土壤气氡和汞浓度平均值分别为9246Bq/m3和4.2ng/m3。在破裂带内Rn浓度变化幅度大,而Hg的浓度起伏较小。在断层主滑面附近Rn浓度相对降低,是地表破裂
文章选取河南18个地市2000-2010年入境旅游人数,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基尼系数、首位度、赫芬达尔系数等方法,对河南城市入境旅游规模差异与位序规模分布进行分析探讨.研究发现:①2000-2009年,河南城市入境旅游差异化明显,首位度呈现交替性变化,入境旅游差异化逐渐降低.②通过对数据进行双对数回归分析发现,河南城市入境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首位城市主要在郑州与洛阳之间交替分布.③河南城市入境
根据生活碳排放研究方法,计算了1995-2010年中国大陆31省区农村人均家庭生活消费碳排放量。本文将农村人均家庭生活碳排放量与人均GDP、人均生活消费、地区总人口、农村人口比例、生活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碳排放强度八个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得出不同驱动因子对碳排放的关联度。结果表明:相对关联对由大到小分别为人均生活消费、碳排放强度、人均GDP、农村人口比例、生活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地区总人口。最后
城市地表系统作为人地关系最为复杂的地域综合体,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原有城市系统格局与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此导致了人为污染物质的循环过程和机制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具有"三致效应",通过工业和民用燃煤等途径以气态和颗粒态的形式进入城市大气,并经干湿沉降、扩散等途径进入水体、土壤和沉积物等多种介质,从而在整个城市环境系统进行循环演变,最终对
社会空间是特定生产关系生产的结果也是社会形态的基本物质向度,因而社会空间是解读社会生产关系及相应社会形态的基本维度。单位制是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城市社会运行的组织模式,并形成了特定的空间表征。转型期以来,单位制逐渐退出。同时,以经济发展为基本导向的分权化和市场化力量不断重塑城市社会的发展模式,并在空间上得以展现。单位空间的变迁与重构是这—过程的映射,构成了从空间视角解读转型的重要文本。本文以京棉二厂为
中国城市制度转型、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增长导致中国城市居民的职住空间关系和城市通勤行为产生深刻变化。本文以2001年、2005年和2010年在广州市进行的大型家庭社会调查为研究资料,首先分析了城市居民的职住空间变化,发现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分离趋势较为明显,但就近选择工作地或居住地的偏向性较强;使用职住空间平衡测量指标研究发现越往城市外围,城市居民职住空间失衡越严重。城市居民职住空间与城市通勤行为关联
怒江-萨尔温江是广受关注但基础研究最为薄弱的国际大河。利用该怒江流域5个水文站长序列日悬移质输沙和径流数据,运用变异系数、Mann-Kendall检验、集中度与集中期、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几十年来怒江流域悬移质输沙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怒江干流平均含沙量和输沙模数远小于支流南汀河,悬移质输沙率年际变异系数随着控制流域面积增大而减小;(2)怒江干流和支流南汀河悬移质输沙率均呈明显上升趋
市县同城分治是面状行政区域为主的行政区划体系向点(市镇)面(省县乡)并存的行政区划体系演变中出现的产物。纵观全国市县同城地区,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市县囿于行政管辖的限制,在用地、产业、基础设施布局上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地区呈现二元特征,并导致区域整体竞争力下降,影响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该问题由来己久且矛盾日深,如不及时解决,必将影响到相当一部分地区的经济和城市发展。濉溪县作为安徽省淮北
植被的土壤保持功能进行评估是生态安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现有研究中缺乏大尺度、高精度、近时期、多类别的土壤保持估算.基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与年尺度风蚀预报方程,估算西北地区土壤现实侵蚀量与潜在侵蚀量,得出植被土壤保持物质量与价值量,并进行土壤保持敏感性分区.结果表明:植被对水力侵蚀的土壤保持量为0-79147 t/(hm2·a),风力侵蚀的土壤保持量为0-110871 t/(hm2·a).分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