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灌注、MR灌注及MR扩散加权成像对肝脏疾病鉴别能力的比较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临床医学影像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lia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CT灌注、MR灌注及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良恶性病变、肝硬化与正常肝脏的鉴别能力。 方法:共50例进行DWI扫描、CT和MR灌注成像。包括:正常肝脏11例;肝硬化16例;肝脏恶性病变13例;肝脏良性病变10例。DWI扫描,计算各例肝脏或病灶的ADC值并进行组间比较。CT、MR灌注成像,以脾脏的峰值时间为界,分别计算脾脏峰值前后肝脏和病灶的曲线最大斜率,以脾脏峰值前后两个斜率的比值作为评估指标进行组间对比。记为SSr(ct)=SS前/SS后和SSr(mr)=SS前/SS后。 结果:肝脏恶性病变、良性病变、肝硬化和正常肝脏4组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02±0.15)×10-3mm2/s、(2.21±0.74)×10-3mm2/s、(1.33±0.12)×10-3mm2/s、(1.50±0.11)×10-3mm2/s,除肝硬化和正常肝脏之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恶性病变ADC值明显低于其他组,良性病变ADC值明显高于其他组。恶性病变组SSr(ct)和SSr(mr)测量结果分别为1.52±0.60和1.79±0.35,良性病变组分别为1.26±0.41和1.19±0.36,正常肝脏组为0.72±0.26和0.66±0.24;肝硬化组为1.38±0.39和1.83±0.59。良恶性病变组之间、良恶性病变组分别与肝硬化组之间以及良性病变组和正常肝脏组之间,组间比较SSr(ct)和SSr(mr)都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其测定的SSr(ct)和SSr(mr)结果与正常肝脏组均有显著差异。 结论:良恶性病变组之间、良恶性病变组分别与肝硬化组之间以及良性病变组和正常肝脏组之间,以ADC值互相鉴别较CT和MR灌注测量更有优势。在肝硬化的诊断方面CT、MR灌注较DWI更具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验证脑解剖功能区的自动提取法在99mTc-ECD脑显像中提取位置准确性,并初步探讨63个功能区药物相对摄取分布。 方法:采用图像配准和图像形变方法,将99mTc-ECD脑SPECT图像
会议
目的:通过线圈和序列的选择、不同重复时间(TR)的对比研究以及其他扫描参数的优化,探讨三维薄层磁共振涎管造影的成像方法。 材料与方法:10名无涎腺病变志愿者,采用SENSE-FLEX
会议
目的:用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进行评价,观察脑实质损害的变化规律。 材料和方法:家猫24只,随机分为手术组18只,假手术组6只。手术组采用开颅上矢状窦穿
会议
目的:评价3D-CEMRV对上矢状窦旁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程度、肿瘤相关静脉及侧支静脉循环通路的显示能力。 方法:10例上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进行3D-CEMRV和DSA检查。两
会议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磁源性影像(MSI)与MRI特点及两者相结合对其诊治的结果。 方法:分析总结经该院MSI及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DNT患者的MSI及
会议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对正常人视觉刺激下简单心算任务进行研究,探讨不同计算任务类型相关脑功能区的定位及作用机制,进一步理解人脑高级思维模式。 资料与方法
会议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15例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资料,应用仪器为Philips IE33和ATL3000超声诊断系统。
会议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扩散敏感系数(b值)下,肝脏血流灌注量的改变对肝右后叶、右前叶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应用1.5T磁共振扫描系统对2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扩
会议
目的:分析Budd-Chiari综合征(BCS)磁共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的影像学征象,评价磁共振三维动态增强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BCS的诊断价值。 材料与方法:33例BCS患者进行了磁共振
会议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静脉肾盂造影(IVP)不显影患肾功能评价的临床意义。 方法:受检者共64例,临床诊断共66只患肾。99mTc-DTPA静脉注射后SPECT肾动态显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