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环境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

来源 :第十五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y123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模拟原始环境,采用不同温度,并创新性的使用寡营养油井采出液等多种培养基对胜利油田两土壤样品的微生物进行分离培养。结果显示,不同分离方法得到的纯培养微生物数量差异最高可达6倍。共获481株菌株,其中165株为专性寡营养菌,133株为兼性寡营养菌,同时它们也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白英水提物(SLT)对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法制备SLT;实验分正常对照组、白英处理组和顺铂处理组.白英处理组加入SLT终浓度分别为12.5 mg/ml、25 mg/ml和50 mg/ml.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荧光显微镜观察SGC-7901细胞凋亡及形态变化,半定量RT-PCR分析基因bcl-xl、bid、caspase-9mRNA表达,荧光
本实验利用梯度浓度压力驯化法,从运行良好的A+OSA剩余污泥减量系统二号厌氧反应器活性污泥中筛选驯化出对活性黑5具有良好脱色性能的混合菌群FF,对其染料脱色性能及菌群结构与功能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染料脱色试验结果表明,混合菌群FF在活性黑5初始浓度高为200 mg/L的脱色培养基中,在35℃,pH 8.0的条件下,静置培养12h,测定其平均脱色率为84.6%,24h后其最高脱色率可达94.8%,连续
本研究针对藻细胞对外源磷吸收利用的特点,以栅藻LX1作为研究对象,考察利用内源磷进行藻类培养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藻类培养方式。将栅藻LX1于含有30 mgN/L和5 mgP/L的培养基中预培养8天,之后收获藻细胞并分别转接至含有240 mgN/L和4 mgN/L的无磷培养基中,考察藻细胞利用内源磷的生长状况及油脂积累状况。在无磷条件下培养42天后,初始总氮浓度为240mgN/L和4 mgN
本研究以活性污泥为接种体培养的苯酚降解颗粒污泥为基础,从中驯化、筛选、分离出对TBBPA具有一定降解效果的好氧菌株,并对所分离菌株进行生理生化特性及其分子生物学水平的鉴定。首先,从影响菌株生长情况的环境因素着手,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对降解条件进行优化。进而,考察不同菌株对TBBPA的降解效率和生物降解特性,并探讨了不同菌株降解TBBPA的中间产物和脱澳特性等。
为了获得适合在高寒地区进行牛粪的能源化或肥料化转化的高活性菌株,本研究于冬季从高寒地区长期堆积牛粪的冻土中采集系列样品,用10%牛粪培养基,在以3天为周期变温((50C-70C-100C)条件下继代驯化富集培养,获得几组耐低温的具有较高降解木质纤维素等有机物活性的菌群。结果表明,本研究所筛选的耐低温菌群能使堆肥温度迅速上升,在高寒地区的牛粪转化利用中将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目前,该菌群的菌落结构以及
本实验利用课题组前期筛选并保存的三苯基锡(TPhT)高效降解菌克雷伯氏菌开展TPhT生物降解,分析了TPhT生物降解效果、降解产物,以及降解过程菌体的微观形态变化及离子释放规律、探讨TPhT对菌体离子代谢的影响,以期为阐明有机锡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及指导其生物修复提供实验依据。
本研究中将不同组合微生物接种到养猪场废水中,分析了在不同组合微生物影响下废水中所产生的恶臭气体物质浓度。以此,检验了不同组合微生物对恶臭气体物质产生的影响。对养猪场废水中所产生的初始恶臭气体物质进行分析的结果,硫化氢和氨气成分占91%以上。实验结果显示,接种裂殖酵母菌,副干酪乳杆菌,蜡样芽胞杆菌,不动杆菌等微生物组合时对恶臭气体产生的抑制效果最佳。当接种上述微生物群后氨气从初始最高排放浓度171
本实验从高温期堆肥中利用限制性培养方法,添加浓度为0.25g/100m1的四环素,经多代淘汰,最终筛选出一组在抗生素存在下能够稳定高效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ADC-6。该复合菌系的性质为:不同培养代在培养过程中的pH值呈上升后稳定趋势,同一代中pH值也呈上升趋势;对CMC、木聚糖、滤纸的酶活性的检测,测得酶活最佳pH值为6.98,酶活最佳温度为55度,并且在接菌前四天达到活性最大值;在14内秸秆
MC1是通过“外淘汰法”筛选到的一组能够高效分解纤维素类的高温复合菌系.前期研究表明:MC1要关键菌是5种细菌,分别是没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Pseudoxanthomonas sp.strain M1-3,Brevibacillus sp.strain M1-5,Bordetella sp.strain M1-6、Clostridium sp.strain FG4,及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Clostr
长链烷烃降解产甲烷过程普遍存在于油藏、油污土等地下缺氧环境.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实验室培养获得了长链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未培养微生物,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参与烷烃降解产甲烷过程的关键微生物类群了解甚少.本研究从胜利油田培养获得了中温正十六烷烃降解产甲烷富集物,分别添加12C和13C标记的正十六烷烃,培养218天后,13C-标记烃降解富集物中的甲烷13C丰度达到了54.1%.超高速密度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