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宗淡水鱼新品种研制与推广

来源 :鱼类种子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科技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zhiji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鱼、草鱼、鲢、鳙、鲤、鲫、鳊鲂7种大宗淡水鱼是中国淡水养殖中的主要种类。本文结合中国但属于养殖的现状,探讨了大宗淡水鱼新品种的研制与推广情况。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今,以上6个新品种已累计繁育苗种196.29亿尾,推广474.4万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其他文献
兔可食用的主要饲草有189种,本次试验选用的是幼年和青年八点黑獭兔24只,体重为1750.4±369.9g,对28种饲草进行适口性研究.供试兔分A、B、C、D四组,每组6只,每批试验4种草,每组1种草,连续4d,第1d 50g/兔,第2d 100g/兔,第3d 150g/兔,第4d 150g/兔.其结果是13种饲草为适口性好,占46.4%,食草率在80%以上;6种饲草为适口性较好,占21.4%,食
数量性状是可以量化的性状,由多个作用大小不尽相同且可能彼此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基因控制并受环境影响。本文结合相关工作实例,较为详细地阐述数量性状基因定位的理论和应用效果。指出采用多个分析方法同时分析将比逐个分析多个标记或位点具有更高的基因检测效率。
本文针对团头鱿遗传选育研究现状积极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种质资源监控、采用先进育种方法、疾病防控、产业合作等相关建议。
本文研制了基于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和代谢组的基因型数据的关联分析新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分析软件QTXNetwork和基因网络搜索引擎BioPubInfo。可以有效定位分子标记QTL、基因组QTS、转录组QTT、蛋白组QTP和代谢组QTN,并能进一步研究不同组学的相互作用。以实例分析结果,介绍作物、小鼠、果蝇复杂性状的基因定位及育种应用。
本文通过传统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生长和抗逆性状为重点,开展石斑鱼类杂交制种、抗病育种和分子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石斑鱼全基因组测序,发掘生长、抗病、抗逆等相关的关键功能基因;并构建石斑鱼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进行重要生产性状QTL定位,研究遗传参数精确评估技术;建立石斑鱼品种改良的理论基础,开展多性状复合育种研究,加快石斑鱼养殖产业的良种化进程。
本文利用新一代RAD-seq技术完成了半滑舌蝎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利用Hiseq2000对亲本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构建了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谱,并将20800多个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进行了半滑舌蝎不同家系生长和性别比例分析,发现半滑舌蝎普通苗种中存在一定比例的伪雄鱼,发现半滑舌蝎不同家系鱼苗不仅生长速度差异显著,而且雌、雄比例相差也很显著;特别是首次发现半滑舌蝎伪雄鱼家系中的生理雄鱼
本文对大口黑鲈的种质资源,数量性状遗传、选育技术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进行了研究。培育出生长性能比普通养殖大口黑鲈提高17.8-25.3%新品种大口黑鲈“优鲈1号”。
本文以传统生物学测定法结合分子生物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种质进行探讨。以闽粤东族、岱街族、硒洲族大黄鱼,以及闽粤东族与岱街族正反交培育的样本为材料,对其孵化率、受精率、生长特性、形态特征(全长/体长、体长/体高、口裂长/头长、眼径/头长和肥满度五个指标)、染色体核型与组型进行了比较与分析;通过mtDNA的COX和cytB基因、D-loop区的序列分析及脂类(磷脂酞胆碱和脂酸)LCMS分析技术,
本文在大菱鲆良种选育过程中,基于选择时期的重要性考虑,开展了数量性状选育的最佳选择时期研究,结合大菱虾体重、体长、全长和体高4个数量性状遗传动态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确定最佳选择时期的可行性分析。开展了基于一般系统论典型非线性生长模型在鲆鲽鱼类动态数量性状选择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即“非线性选育”。通过系统的研究,挖掘典型非线性生长模型的遗传育种信息,推导出“非线性选育”的理论依据和技术原理,制订了选择指
鲇鱼(Silurus asotus)又称本地鲇鱼、土鲇,与南方大口鲇和怀头鲇相比,它地域分布广泛,个体较小,生长较慢,但肉质优良,既可以作为经济鱼类养殖,也可以作为杂交鲇制种的亲本。本文主要研究了鲇鱼生殖生理与苗种繁育、鲇鱼养殖与繁育、鲇鱼生殖生理、鲇鱼人工繁殖等。本文还研究了雌性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生殖相关基因促性腺激素受体、P450c17I、芳香化酶和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