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及临床护理进展

来源 :中华护理学会全国静脉输液治疗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j8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PICC导管由于其安全、方便、易于维护,减轻患者穿刺时的痛苦,提高了护理质量满意度,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应用过程中,护理工作者对PICC致静脉炎的原因和护理进行了多方探索。方法:分析PICC置管致静脉炎的原因。与选择的导管材料过硬、有颗粒物质、型号等因素有关。置管部位通常选择在肘窝处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在综合性医院建立静脉导管门诊,解决门诊及住院患者导管维护及PICC置管问题,同时加强了患者输液质量的管理,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会议
目的:总结探讨Glenn 手术的术后护理经验,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9年4月至2015年4月共14例Glenn 术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9例,年龄8月-6岁,体质量8-17kg.术后监护注意保持上身抬高30°以利上腔静脉的回流;早期呼吸机辅助呼吸,恰当设置呼吸机参数,保持呼吸道通畅,视病情尽早拔管;维持合适的中心静脉压,维持循环稳定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会议
目的:探讨在静脉导管门诊引入PDCA 循环管理,由专科护士负责对院外带PICC管患者维护的护理质量进行研究。方法:对照组选择2014年6月至10月静脉导管门诊病例760例,期间未实施PDCA 循环管理、由多个病区派出护士轮流出诊,负责PICC管维护及健康教育,观察组为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静脉导管门诊病例1103例,实施PDCA 循环管理、由专科护士专人负责PICC维护患者及健康教育,根
会议
目的:比较缝合固定和免缝固定双腔中心静脉导管方法在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导管移位的差异。方法:本研究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3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对照组放置蝶形固定翼,在蝶形固定翼的两侧缝线固定;实验组采用免缝导管固定方法,外加一条特制粘着性棉布伸缩包带固定。
会议
目的:探索静脉输液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提高静脉输液安全和护理质量。方法:于2011年4月建立静脉输液专业团队,通过对静脉输液成员进行静脉输液知识及技能的系统培训,使其明确目标;制定相关制度及规范,完成临床输液工作,并承担质量控制、感染控制,开展科研等,使团队成员具备相应的资质,落实临床实施要求,解决静脉输液存在的问题,评价效果。
会议
静脉输液是将无菌溶液或药物直接滴入静脉的方法,有给药迅速、刺激小、疗效快等特点,是治疗疾病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尤其是儿科患者由于口服给药时不够合作,治疗效果不够理想,因此静脉输液成为儿科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儿科的特点是患者年龄小、无自主能力、病情复杂变化快、不配合、易动、依从性差等,这样就导致了儿科输液时存在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则会导致不良后果发生,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引发护患纠纷
会议
探寻一种更适合老年患者的留置针封管手法。方法:取我院输液病人共170例,随机分为A、B 两组,A 组采用传统的先拔针再卡卡子的方法,B 组采用先卡卡子再拔针的方法,对两种不同封管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B 组的回血率及堵管率明显少于A 组。
会议
目的:总结1例BD 型PICC导管体外断裂合并堵管的处理方法和经验,为大家提供宝贵经验。方法:在严格消毒PICC导管和皮肤后,用无菌剪刀以直角剪去包括圆盘的部分,确保留下的PICC导管外露部分粗细一致;将PICC外露部分穿过型号相匹配的巴德PICC连接器的减压套筒,再将连接器的金属柄套入PICC导管内,推送到底,然后将减压套筒与连接器完全卡到位,可听到"咔"的一声,再轻轻拉动连接器以确定连接牢固;
会议
目的: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有效的静脉给药途径.但是PICC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是不容忽视的.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是PICC并发症中发生几率最高的一种.发生率高达15.15%常发生于穿刺后48-72h,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cm.静脉炎的发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同时也影响了患者的治疗.
会议
目的:探究新型正压无针链接式留置针在儿科方面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儿科输液的患儿9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使用普通留置针,实验组(49例)使用正压无针连接式留置针,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堵塞率、留置针保留时间、针刺伤率及护患的满意程度。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