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回顾性比较螺钉从前向后固定(SAPF)、螺钉从后向前固定(SPAF)和支撑接骨板固定(BPF)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尸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固定强度和失败方式.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通过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侧pilon骨折64例;平均年龄39.4岁(19~67岁);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随访,比较三种方
【机 构】
:
西安市红会医院足踝外科,西安710054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骨科,上海20006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比较螺钉从前向后固定(SAPF)、螺钉从后向前固定(SPAF)和支撑接骨板固定(BPF)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并通过尸体标本生物力学测试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后侧pilon骨折的固定强度和失败方式.方法 2009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科通过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后侧pilon骨折64例;平均年龄39.4岁(19~67岁);术后通过临床检查及X线片随访,比较三种方法的固定效果和功能评分.生物力学研究将15具新鲜小腿足标本制作后侧pilon骨折的骨韧带-模型,随机分为三组,在MTS机上以1 cm/min的速度垂直加载至内固定失败(骨折线出现2 mm台阶),记载出现1 mm台阶和2mm台阶的瞬间载荷,及各种固定失败方式.
其他文献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fMRI)成像技术,观察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良性癫痫(BECT)默认模式脑网络(DMN)特征及其功能连接的改变,以期从脑网络角度为BECT临床诊疗及病理生理机制的探寻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收集27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为BECT组,以及18位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其中BECT组分为服药组(n=13例)及未服药组(n=14例).所有被试在3.0T磁共振环境下采集静息态fMRI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观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病变侧初级运动皮质(M1)功能网络连接变化的特点.方法 对5例发病一周内单侧发病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例组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前后各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扫描和功能评分.rTMS采用病变侧M1区,5Hz运动阈值120%,50次乘20序列(1000次),间隔10s,连续刺激10天.同时,选取正
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rTMS(10 Hz、1 Hz)刺激右侧大脑半球Brocas区镜像区对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及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改善非流畅性失语的机制.方法 (1)以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高频rTMS治疗组(10Hz)、低频rTMS治疗组(1 Hz)、假刺激组及对照组,rTMS治疗组接受rTMS对右侧大脑半球Brocas区镜像区的治疗,
目的 调查研究青阳参总甙对癫痫发作后脑损伤的神经保护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为非癫痫组(20只)和癫痫组(100只),其中癫痫组又分为对照组、青阳参组、丙戊酸组和青阳参+丙戊酸组等4个亚组(各25只).结果 青阳参+丙戊酸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与青阳参组的72%以及丙戊酸组的76%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对颈髓髓内肿瘤和炎性脱髓鞘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颈椎MRI呈现髓内异常信号,拟诊髓内肿瘤或炎性脱髓鞘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等治疗前行电生理检查,结合手术病理结果 进行分析,对预后进行随访观察,并比较EMG诊断以及依据病史、症状和体征对颈髓髓内肿瘤诊断效能的差异.
目的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认知功能障碍是PD患者的常见表现,不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而且增加了家庭的负担.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与PD密切相关,且高同型半胱氨酸增加了PD患者的认知损害.本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ERP)作为评价PD患者认知功能的指标,同时
目的 报道一例少见的抗GABAB受体阳性副肿瘤性边缘叶脑炎合并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及轴索型周围神经病.方法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脑脊液和血清GABAB受体水平.结果 72岁老年男性,2014年2月20日以"记忆力减低、癫痫、精神异常4个月"就诊于我院.4个月患者前突发意识丧失伴四肢抽搐,随后记忆力减低、谵妄、幻觉.2013年9月27日腰椎穿刺压力正常,脑脊液白细胞38/μl、总
目的 探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 总结20例手术及电生理检查证实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5例,平均年龄37岁.结果 20例患者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时延长,腕-掌部运动传导速度(MNCV)减慢<50rm/s,16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6例拇短展肌见自发电位,20例感觉神经功能均正常.
目的 (足母)僵直常合并(足母)外翻畸形,其治疗方式可分为跖趾关节成形术、关节融合术、关节置换术等,但关节成形术易并发转移性跖骨痛及小趾应力骨折,关节融合术存在融合不良和趾间关节退变等并发症。传统第1跖趾关节置换采用硅胶假体,弊端较多。我们采取金属半关节置换结合跖骨截骨治疗(足母)僵直合并(足母)外翻,效果良好。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手术治疗6名(7足)终末期(足母)僵直合并(足母
目的 探讨多切口多枚小接骨板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采用多切口多枚小接骨板固定治疗,统计获得随访的21例pilon骨折患者的骨折类型、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率、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价复位质量,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及后足功能.结果 21例pilon骨折,男18例,女3例,年龄19~55岁(平均36.7岁).致伤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