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坍落度时变特性预测混凝土力学性能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国大坝工程学会2016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a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研究了试验环境温度为5℃、10℃、15℃、20℃、25℃、30℃、35℃和环境相对湿度为55%、65%、75%、85%、95%的条件下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的时变特性.在试验条件下养护24h后脱模并继续养护至28d龄期,然后测试其抗压强度,建立了混凝土拌和物1h坍落度损失率与28d龄期抗压强度的回归关系.基于这种关系,探索了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时变特性预测混凝土力学性能发展的可行性,以期在工程实践中从控制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时变特性出发来更加高效、可靠的预测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发展,保证混凝土质量.
其他文献
大坝强震观测是利用安装在大坝和自由场上的强震仪,测量的"大坝-水库-地基"系统在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振动观测数据.我国西部水利开发中面临的高坝、大库、强震级的现状,使得大坝的强震观测愈加受到重视.基于混凝土坝的强震观测进行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可为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健康诊断和动力模型修正提供基础.根据结构的振动响应进行模态参数识别,是结构动力学的核心课题之一,现有的方法众多.地震
本文介绍了大自然保护协会提出的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评估及实施的技术框架,该技术框架包括三种方法:水文综合方法、专家评判法和整体研究方法.三种方法在适用条件、确定性和经济费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可以独立或连续地应用于水库下泄生态流的评估和实施.本文分析了三种方法的特征、结构和过程,并且概要介绍了在美国和洪都拉斯的应用实例,实践表明这种技术框架对于规范和指导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流实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中国
本文主要针对水工泄水建筑物抗冲磨防空蚀混凝土的破坏机制分析,从高速水流掺气减蚀、设计龄期、多元复合材料性能、HF混凝土技术、层间同步浇筑以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分析探讨,对提高水工泄水建筑物抗冲磨混凝土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对公伯峡水平旋流泄洪洞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简要介绍了茨哈峡双层进口竖井旋流泄洪洞的研究进展情况.旋流消能技术具有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好、消能率高、下游冲刷及泄洪雾化影响小、经济性较优的特点,是一种环境友好型内消能技术.公伯峡是国内第一个泄量超1000m3/s、泄洪水头超100m的水平旋流泄洪洞,其建成运用对我国泄洪消能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为解决高坝泄水建筑物高速水流问题积累了宝贵经验
细粒含量判别法是无黏性粗粒土渗透变形类型的主要判别方法.细粒含量判别法认为,当细粒含量25%≤Pc<35%时,其渗透变形类型为过渡.但试验结果表明,其渗透变形类型即可能为过渡,又可能为流土或管涌.为进一步验证该部分土渗透变形类型及规律性,统计了45个工程300个试样的渗透变形试验结果.统计分析表明,该部分土的渗透变形类型与D15/d85之比值关系十分密切.即在细粒含量25%≤Pc<35%的碎砾石土
通过分析高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反问题的自身特点,本文从反分析的最优化数学模型出发,提出基于可变容差的碾压混凝土坝温度场反分析方法,并开发了相应的可视化程序模块,实现了与原有温度场正分析程序的成功嵌套.通过对算例的计算,验证了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而可以有效指导设计方案和温控措施.
利用轻烧MgO膨胀剂具有延迟膨胀的特性,后期产生的膨胀应力补偿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因温降、自缩等产生的拉应力,从而达到简化温控措施、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轻烧MgO膨胀剂的膨胀效能,除与水化活性值、粒度等内在因素有关,还与其温度历程有关.为了考察水工混凝土的温度历程(温升值、温降速度等)对轻烧MgO膨胀剂的膨胀性能、水化程度的影响,选取了水化活性值100s、200sMgO膨胀剂,研究不同温度历程对外掺轻
随着水电行业的发展,国内将相继建成如美、两河口、双江口及长河坝等一批250~300m级高土心墙堆石坝工程.高土石坝采用宽级配土作为大坝的防渗材料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从国内外已建的土石坝筑坝经验看,高土石坝防渗体采用冰碛土、风化岩和砾石土为代表的宽级配土越来越普遍.本文针对某300m级高心墙堆石坝土料场天然宽级配的工程特点,开展了系列物理试验及数值试验,研究其渗透特性及力学特性,对比目前国内外已建及待
结合某水电站拌和系统改造后科研课"水工混凝土匀质生产在线监控系统研究与应用",对电站拌和系统混凝土生产匀质性进行试验与分析研究,为课题提供了试验数据分析,提高了混凝土生产质量,降低了工程施工成本.并建立了以拌和机工作电流(功率)与拌和时间为监控指标的匀质性检测模型,对后续拌和系统生产进行实时监测.
断裂带活动是一般地震的原因,而大坝基础及附近岩体存在断裂构造难以避免,因此大坝基础中的断裂构造就成为工程处理和运行过程中关注的重点,近坝区如果存在发震机制,将使工程管理复杂化.本文以近期龙羊峡大坝下游侧3~4km处发生的ML2.4级地震及其后数十次余震为例,开展了包括震源附近断层特性排查及震源机制分析、地震区域背景排查、大坝基础断层变形和渗流监测资料分析,说明重视近坝区地震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