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研究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发现,传统的把吸毒归结为个人的生理或心理因素的方式无法从根源上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应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建立禁毒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开展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功能修复、改善、提高等的专业服务,才能达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根本目标。达成对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本质属性的共识,建立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是禁毒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的基本保障。
其他文献
戒毒康复模式是介于强制戒毒与社会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戒毒模式,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起到了"中途岛"、"缓冲带"的作用,戒毒康复处于强制戒毒与回归社会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强制性戒毒人员顺利过渡到社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加强戒毒康复工作对社会的对接机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围绕戒毒康复工作对接机制含义、建立戒毒康复工作对接机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建立起长效运行的对接机制三方面,对戒毒康复工作对接机制进行探究,通过探
为破解当前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工作中的难题,确保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笔者以广东戒毒工作为例,采取调查统计的方法,总结分析了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工作现状和问题,探讨提出从政府、社会、个人和综合方面等四条途径推进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并对做好这项工作提出了建议.1.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完善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无缝对接的加归社会之路;2.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通过政策导向促进戒毒康复
近几年,毒品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随着滥用新型毒品吸毒人员的数量急剧增长,吸食新型毒品的吸毒人员在毒品犯罪中异军突起,涉毒案件的数量也在不断上升。新型毒品的快速蔓延和类精神异常戒毒人员的急剧增加,不仅严重危害整个社会,也给禁毒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场所的管理教育工作造成了许多新的困难和风险,严重威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安全稳定。本文根据"强制是手段,隔离是方法,教育是重点
就目前的戒毒工作现状来看,在强制隔离戒毒所内的戒断率为100%,但回归社会后"高复吸、低操守","屡戒屡吸"的现象仍十分普遍,因吸毒引起的违法犯罪活动也日趋严重。因此如何做好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工作,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虽然《禁毒法》已经实施7年多的时间,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工作还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探讨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现状、回归社会工作的途径和对今后戒
目的:通过对海洛因依赖患者进行美沙酮维持治疗,使他们的心理及机体健康得到部分或全部康复,从海洛因依赖患者(以下简称:海洛因依赖者)逐步变成正常人或者接近正常人,回归社会。方法: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收治海洛因依赖者,采用适量的美沙酮进行维持治疗,同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定期随访、尿吗啡检测、HIV、HCV、梅毒检测,以了解治疗效果。结果:美沙酮可以很好的控制海洛因成瘾的戒断症状,接受治疗者(以下
近年来戒毒康复工作成效不明显,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原因很多,但是最根本的解决办法是在工作方法上的创新。笔者提出了通过智能手环实时监测生命体征的方式,使戒毒康复人员状态明晰,行为可控,推进戒毒康复工作走出困境。
对252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降低戒毒人员复吸的有效措施。针对吸毒人员以青少年、无固定职业人员和无业人员为主、文化程度低的特点,采用有效的药物维持疗法、文化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培训、心理矫正康复措施以及建立全新社区,实行动态管理,降低戒毒人员的复吸率,减少吸毒人数。
本文主要运用存在主义理念开展人际取向团体咨询,帮助戒毒人员在团体中发现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面对海洛因戒毒人群的高复吸率和新型毒品戒毒人群的不断涌现,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需要认真反思中国戒毒理念,以往针对戒毒人员的急性治疗理念已经不能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和康复。复吸率高仍然是戒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禁吸难,难就难在戒毒巩固难。因此,要以"社会关系重建"的社会学视野,以康复理念为指向,将长期康复的触角延伸到戒毒个体、家庭和社区,通过增强戒毒个体周围的力量来增加戒毒人员的康
本文通过对男性自愿戒毒的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格特征及戒断初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发现男性自愿戒毒的合成毒品滥用者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高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恃强性、敏感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低怀疑性、实验性、聪慧性、有恒性和独立性。戒断初期的男性合成毒品滥用者在抑郁、病态人格、躯体化上心理异常检出率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