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基础课实践与理论教学协调统一的研究

来源 :2015年全国自动化教育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本科生自动化专业电工电子类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以实践与理论教学协调统一为核心的课程调整与改革思路,针对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结构与内容调整、实践教学与教学观念、方式改革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根据本院自动化专业既有鲜明的航空航天背景和国防特色,又有面向通用IT行业的特点,提出了"2+1+1"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平衡了基础知识和创新技能训练,建立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项目牵引型教学是"2+1+1"创新培养模式中主要教学方式,依托西北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现有实验室资源和科研项目实施.本文从综合课程设置、项目遴选、教学组织、考核方式等方面阐述项目牵引型教学的内涵和应注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有着理论教学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本文基于我校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多年实践,总结出一种基于科研驱动的实践教学模式,分别从改革目标、改革思路、改革内容以及相关配套政策方面展开具体论述.相关措施和经验亦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工科类专业.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今天,高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自动化专业是工科院校的一个代表性专业,本文结合自动化专业特点、石家庄铁道大学实际与社会需求,从课程体系优化、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和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对地方教学主导型高校自动化专业如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等问题进行了探索,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员科学思维、计算机应用、工程实践等能力,以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为背景,以军校学员日后从事装备学习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从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网络和仿真教学等角度探讨宜于能力培养的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与完善.对于控制类课程教学而言,专业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拓展。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重要的是利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既要打牢基础,又要突出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员对周围
为满足"西电东送"的战略需求,依靠当地的煤炭资源优势,内蒙古电力行业得到迅速发展.针对这种局面,内蒙古工业大学致力于培养适合当地电力生产的自动化特色人才,内蒙古工业大学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对自动化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模式建设,同时也为其他地方高校提供了一种可借鉴发展模式。
本文重点简述了大学生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考核重要意义,对实施自动化专业工业生产系统认识实习活动的实际企业现状及存在的实践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生产系统认识实习的实践环节如何确保学生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和解析,此外还客观评价工业生产系统认识实习课程的考核方式的合理性与真实性.
简要介绍了山东大学自动化专业"卓越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详细阐述了将培养方案由2010版修订为2014版的主要修订内容、修订依据、最终修订结果,反映了山东大学自动化专业对"卓越计划"的理解、探索与实践.办好卓越班,关键是吃透卓越计划的精神实质和相应标准,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卓越计划要求校企合作、强化实践教学,进行此类探索时需坚守“大学之道”。“动手能力”必须是“动脑”基础上的动手能力,绝非纯粹的
为了满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高学生综合工程实践能力的需要,基于项目法教学思想和CDIO工程教育的先进理念,设计出配合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项目教学原则,结合正在实施和推进的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改试点班工作,给出了项目教学的设计项目,可为相关专业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本文以高校小学期单片机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为教学案例,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的通用标准为学生培养目标,利用基于项目的课程组织原则,以各级工程项目为导向,采用讲练结合、逐层推进、项目引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研究在小学期制度下,如何实现学生实验能力、设计系统和过程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态度的全面提升的方法,探索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新途径,研究全面提升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模式.
本文给出了山东大学自动化专业"系统综合设计与实践"实践教学项目的基本方案.该项目以逆变焊机这一典型电力电子产品为基础,构建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平台,在3年级末对学生进行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设计、系统调试、系统运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教学.该项目所涉及的技术要素,涵盖了自动化专业前三个年级所学主要课程,充分体现了自动化专业强电与弱电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部件与系统集成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