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致灾雷电过程的大气物理量结构特征

来源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19880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利用NCEP 再分析气象资料和闪电定位系统监测资料对2007 年云南主要致灾雷电过程进行对比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尽管雷电活动和导致的雷击灾害的地域差异较大,但频繁的雷电活动是导致雷击灾害的主要原因;环境大气只有具备足够的对流有效位能、抬升动力、上升运动条件,才能形成足够浮力来促进对流的发展,形成雷暴天气和产生雷电现象,从而导致雷击灾害;云南雷电活动区域与高CAPE 区域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雷电一般发生在CAPE ≥200J·kg-1 的区域内,对流有效位能越大,越有利于雷电产生和雷击灾害发生;上升下沉气流之间形成的稳定垂直环流、倾斜深厚上升气流以及中低层上升气流、高层下沉气流的大气垂直结构非常利于云南雷电形成和雷击灾害事件发生,同时雷电易发区域从低层到高层垂直速度小于-1.0 hPa·s-1,上升运动越强烈,产生的雷电活动会越活跃,雷击灾害也越容易发生。
其他文献
  利用NCEP/NCAR 逐日再分析资料和MICAPS 系统提供的高空实况格点资料,对2008 年初发生在中国南方地区的4 次持续性低温雨雪冰冻过程期间东亚高空副热带急流及温带急流的时
会议
在KOH_铬黑T底液中采用示波极谱法测乳酸饮料中微量钙。起始电位-0.40V,峰电位-070V。在标样0~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2。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37%~1029%。变异系数CV≤351%。本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结合常规观测资料、TBB,利用WRF模式对2011年浙江梅汛期一次暴雨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本次过程属"低涡切变"型,具有典型的江淮梅雨天气形势。低涡是导致暴雨的直接影响
会议
  实况分析发现2009 年7 月23 日长江下游地区梅雨暴雨与涡旋扰动有关,并通过Shuman-Shapiro 平滑滤波方法同样获得暴雨过程中边界层弱中小尺度扰动涡旋,涡旋起源于边界层,随
会议
  本文运用浙江省1950 年以来的地质灾害个例,分类统计滑体性质、微地貌、原始坡高、原始坡度和滑体结构,计算灾害数量和灾害规模,并结合2008 年实地考察获得的不稳定斜坡资料
会议
  利用中国气象局推广应用的业务化短时临近预报系统SWAN1.0(Severe Weather Automatic Nowcast system)的雷达联合地面雨量计定量降水估计(QPE)产品,与地面雨量资料结合,分析了2
会议
1991~1993年在湖南省部份地区对孕妇进行了破伤风类毒素免疫,为检查免疫效果,在新田、醴陵和浏阳3县收集了170对母亲及其新生儿的血液标本,采用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了母亲免疫前、后和新生儿脐带
数字经济目前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研究数字经济对区域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搭建数字经济发展测评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测量
近年来,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进步,智能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人们生活日新月异,智能化社会不再是空想.在此背景下,传统住宅小区越来越难以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智能小区建
  2009年2-3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及以南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历史罕见的连阴雨天气过程,与持续雨雪天气伴随的风雹、雷暴、低温冰冻等灾害天气以及因持续降水引发的泥石流、滑坡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