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消暖雾试验初探

来源 :第十四届全国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科学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有效地缓解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改善北京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并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提供气象服务保障工作,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进行了人工消雾试验.文章介绍了天气背景、试验及作业情况,并进行了总结分析.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1957-2006年50年江西86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对江西雷暴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其结果在实际应用中对雷电预警预报、防灾减灾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雷电灾害的危害程度和造成的经济损失及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做好防雷减灾工作,保障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当务之急。为了完成这一重大任务,气象部门加强对雷电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2006年辽宁雷电监测网建成,为我们了解雷电产生的规律,提供第一手资料,由于这些资料时空分辨率要比传统测站观测资料细得多,使得对闪
本研究利用1959~2006年齐齐哈尔市10个气象观测站雷电日资料,统计分析齐齐哈尔市区及各县近48年雷电日数空间分布及年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特征,并利用2005~2006年齐齐哈尔市雷电灾害统计结果与雷电日的时间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发现,雷电多发期,对应雷电灾害多发时段,分析雷电的分布特征,可以为雷电灾害的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通过查看地面测报资料,选取了2006年4月至6月期间江苏地区的9个强对流天气过程样本,以多普勒天气雷达产品为参照来分析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电学活动规律。通过统计分析得知,江苏地区的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电学活动具有明显的特征: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旺盛期的正地闪数量占正地闪总数的45.80%至89.55%,负地闪数量占负地闪总数的64.32%至93.81%,旺盛期的正负地闪数量均高于发展期和消退期:发展期的正
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雷电灾害已从直接雷击迅速扩展至间接或感应雷击,其危害越来越大,每年由于雷击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触目惊心。因此,雷电灾害的防护工作非常重要。为深入认识雷电的发生、发展规律,更有效地趋利避害、防范于未然,开展雷电防御和灾害预警工作,这就要求防雷技术人员一定要掌握本地区的年平均雷暴日数及特征。本文统计了1954-2005年沧州市的雷暴相关资料和全省近几
2007年夏季,在北京地区对雷暴过程进行了单站观测记录实验,期间共观测到11次雷暴过程。此次实验探测站点位于雷达中心的北偏西方向约16公里处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本研究选择所记录的电场变化资料相对较完整的2007年7月31日一次雷暴过程对北京地区地闪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本文利用微秒级时间分辨率的一次完整的地闪过程产生的电场变化对北京地区的地闪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2007年7月31日一次雷暴
本文针对今年来江西省雷电监测预警预报业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思考。雷电监测预警预报是雷电业务的重要内容,江西省的雷电监测预警预报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监测系统建设、人才建设,加强监测资料的应用和研究,加强雷电监测资料的共享,加强合作,攻克技术难关,使我省的预警预报取得质的突破。
2001年余晔等对广东一次雷暴过程44次负地闪首次回击前最后一个先导脉冲幅值与相应回击峰值进行了统计分析,并通过回击传输线模式得到了广东地区回击峰值电流和最后一个先导梯级中的梯级电流之间的关系式。本研究为了得到北京地区与广东地区负地闪先导通道中电流与回击峰值电流的关系的异同,也利用相同的方法对2007年7月31日一次雷暴过程中的51次负地闪首次回击前最后一个先导脉冲幅值(E1)与相应的回击峰值(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