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公共卫生项目化管理“江阴模式”构建

来源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治未病专业委员会首届国际中医治未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si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要加强中医药作用的精神,江阴市充分发挥三级中医药防治网络,通过融中医药健康文化、公共卫生项目化管理为一体,全面防范疾病发生、发展、变化,构建具有江阴特色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体系.
其他文献
健康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本文首先界定了健康产业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对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的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就各国健康产业发展特点作比较,分析各自特点.得出健康产业的发展应注重政策支持,注重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根据国家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宣传,呼吁全社会参与,注重创新,提高研究能力,注重引进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化发展.通过以上研究,以期为我国健康产业的布局与发展提供借
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改变,慢病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传统中医药也应结合现代先进科学技术,发挥特色优势.本文就当下新兴的大数据技术在中医药领域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提出推进中医药大数据化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为现代慢病防治有关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21世纪的医学正逐步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根本上来说就是医学的中心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普遍期望寿命得到延长,但环境的恶化使人们的健康受到威胁,致病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人们迫切需要掌握和管理自身健康状态.然而,目前健康体检、人体功能状态测量仅采用西医指标进行评价,存在明显局限性,对无异常指征人群的养生和疾病预防缺乏针对性指导价值.随着中医学对社会医疗需求的
当今中国社会老龄化进程越来越快——探索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养老模式迫在眉睫.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中医养生理念与技术以其简、便、廉、验的特点,又以其高度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性,理当成为中国人尤其是老年人养生立命的最佳选择.
本文探讨长蛇灸法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并对其材料选择、操作要点及临床运用特色进行分析.长蛇灸具有治病快捷,功效卓著的特点,值得在中医治未病实践中推广应用.
中医"治未病"的理论观念,在现代生活里重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未病防发、既病防变、病愈防复的三防理念,诠释了人体在健康、疾病、康复的身体状态下,三个不同时期所采取的对应预防、对应治疗、对应康复措施.推拿学科在防发、防变、防复的临床应用中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以在推拿功法学的教学应该结合与临床的适用性,以功法训练作为手段,培养学生掌握推拿功法在预防、治疗、康复各阶段的临床应用为目的,做到考试标准的设立
赣州是赣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赣南人文荟萃,文化底蕴丰厚,拥有多姿多彩的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红色文化以及许多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这也必然导致了具有赣南文化特质的中医药文化的形成.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的中医药健康服务最受民众的认可,许多以中医药文化为切入点的活动,民众的参与热情高.本文结合赣州市中医院的实践摸索经验,谈谈基于赣州区域特色中医药文化的中医"治未病"服务体系构建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现代医学背景及国内医疗现状下,国家着力推进中医保健服务与中医"治未病"工作,但目前治未病中心建设存在诸多难点.作为高等医学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社区合作建立"治未病中心",以弥补现有"治未病中心"运作模式的不足,探索"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有效的实现途径,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向社区推进和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提供思路.该模式对思考如何体现、发挥高等医学院校在医改中的价值和作用也
政府和人民开始意识到"防大于治".中医对于治未病的理念有着数千年的宝贵传统.中医师在治疗病患时,对于发病机理与原因给予详尽解释,并对生活起居的具体防治措施进行指导.唯有使病患能够自行掌握自身健康情况的中医治疗才算取得成功.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中最具影响的学说之一,代表着中医学的特色和精髓.它包含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瘥后防复三个层面的指导思想和丰富内容,与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和思维理念颇为吻合.文章通过对中医"治未病"理论的科学内涵分析,探讨中医"治未病"在当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中的运行现状、优势效能和问题研究,为中医药参与社区健康保障服务体系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