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50年水沙演变分析

来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九届青年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近些年来入黄泥沙明显减少,有的专家认为是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发挥了效益,有的专家认为主要是多沙粗沙区近年来的降水偏少造成的。对于20世纪60年代实测的极限输沙模数15万t/km2,许多专家表示怀疑,认为不可能有那么大.本文应用数字流域模型,选取12个样本年,定量分析了50年来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降雨-径流-侵蚀产沙的时空演变规律。初步结论如下:多沙粗沙区暴雨中心自20世纪60~70年代以来,有南移、弥散的趋势;近年来该区入黄泥沙减少主要是降雨类型变化造成的;1967年暴雨集中于陕西“神木-府谷”附近区域,当年在“神木-温家川”区间左岸支流牛栏沟新民村实测的最大年输沙模数(15万t/km2)基本可信。
其他文献
本文综合利用GIS、R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对黑河干流中游地区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和高台县的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从类型和景观两个水平选取23个景观生态学指标进行了动态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1985年~2005年研究区发生了景观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别是从2000年~2005年,景观退化相对较快,主要原因是研究区可用水量减少,另一方面研究区耕地面积在短时
本文首先对我国农业用耗水情况、有效利用率以及节水潜力等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农业用水向非农业用水转让的必然趋势以及对农业效益减少的补偿计算方法进行研究的必要性。然后针对计算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的3个问题:①是按照单位耗水量产生的效益计算还是对效益进行分摊;②是按照总耗水量的平均单位效益计算损失还是按照边际耗水量的效益来计算;③在农业用耗水效益计算中,是否应该考虑时间因素,以及几个重要的计算参数进行了分析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加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但是目前一些水稻灌区仍然过量引水产生过量排水,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需要大力提倡节水。控制排水可以在不影响作物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减少灌溉引水量,达到节水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而且控制排水在许多国家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根据控制排水的定义、作用及其适用条件,通过在银南灌区水稻田进行的控制排水实验资料分析,控制排水可以减少约
SWAT模型是一个具有较强物理机制的、长时段的流域水文模型。针对中国人类活动强烈的流域水循环特点,在二元水循环理论的指导下,以SWAT模型为基础,进行了灌溉和人工耗用水模块的开发和改进,构建了适用于此类区域的二元水循环模型。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全世界用水最为强烈的区域之一——天津市的水循环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模拟的NASH效率系数从0.62提高到0.89,相关系数从0.79提高到0
农业是国民经济用水的大户,农业节水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十分重要,在国际粮食供求趋紧的背景下,提高农业水分生产力是农业节水的关键。本文应用农业标准产量概念,建立农业水分生产率评价方法,以行政分区为分析单元,研究山西省农业水分生产率与灌溉强度、灌溉广度以及复种指数之间的关系,评价区域农业水分生产率状态,分析了不同区域水分生产率及单位标准产量高低的原因,为山西省水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资料。
湿地是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的生态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径流的调节和调洪减峰方面尤为显著。本文选取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为支撑工具,以天津市青甸洼湿地为例,对人工湿地不同恢复水平下的情景进行模拟,探讨了人工湿地对当地水文循环过程和入海径流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青甸洼湿地恢复后湿地对调洪减峰、增加河道基流、补给地下水、和洪水资源化具有重要作用,当湿地由30平方公里恢复到64平方公里时多年平
通过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研究,建立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补偿模型。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对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总成本进行汇总,并引入水量分摊系数、水质修正系数和效益修正系数以计算生态补偿量。以新安江流域为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确定了2000~2004年间上游地区生态建设与保护所需的年补偿量,结果表明通过模型计算可以得到相应合理补偿量及逐年变化的规律,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依据。
结合水利工程供水的产业特征,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其不同供水定价模式,包括单一制平均成本定价模式、单一制边际成本定价模式和两部制定价模式等的内涵与理论效果,并分析比较水利工程供水定价实施两部制定价模式的效率改进与优越性,以期为水利工程供水定价提供技术理论相关依据。
本文详细介绍了发达国家的水教育情况和国际组织目前进行的有关水教育计划,号召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的推广水教育的经验;并针对我们国家水教育载体缺失、参与形式单一等方面指出了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同时也暗示了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最后,呼吁人人参与水教育,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教育水平。
《黑河干流水量分配方案》实施几年来,对下游生态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对中游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国水科院对该分水方案的调整作出了研究,提出了新的分水方案。本文应用黑河中游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对黑河中游地区在分水方案调整前后分别作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研究表明,在分水方案调整后,通过合理的配置方案可以实现中游地区地下水总蓄变量由逐年减少变为逐年增加,这有利于中游地下水位的恢复。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