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细胞DNA含量与其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第五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longj_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DNA含量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以评价DNA含量在判断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行为方面的价值.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64例手术切除的新鲜肺肿瘤标本,其中5例手术后证实为肺良性病变,1例小细胞肺癌,余58例为非小细胞肺癌.以正常肺组织作为参照标本计数DNA指数(DI).DI为待测标本与参照标本的G1期峰值之比,DI0.9~1.10之间者为二倍体,在此范围之外者为异倍体,异倍体分为非整倍体和多倍体.DNA含量以均值±标准。 结果:所测5例良性病变4例二倍体,1例异倍体,1例小细胞肺癌为异倍体.58例非差表示,根据资料内容,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x2检验.小细胞肺癌标本中二倍体7例,占12%,异倍体51例,占88%.异倍体中非整倍体18例,占异倍体的35.3%,多倍体33例,占异倍体的64.7%. 1.原发肿瘤大小与DNA含量:原发肿瘤≤3cm者9例,DI均值1.390±0.644;原发肿瘤>3cm者49例,DI均值1.525±0.698.原发肿瘤体积>3cm的DI值高于≤3cm者(P<0.05). 2.局部侵犯与DNA含量:原发肿瘤周围局部有侵犯者35例,DI均值1.649±0.915;无侵犯者23例,DI均值1.295±0.571(P>0.05). 3.淋巴结转移与DNA含量:区域淋巴结有转移者28例,DI均值1.675±0.606;淋巴结无转移者30例,DI均值1.312±0.586.两者均值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01). 4.临床分期与DNA含量:Ⅰ期13例,DI均值1.235±0.598;Ⅱ期11例,DI均值1.349±0.507;Ⅲ期31例,DI均值1.633±1.069;Ⅵ期3例,DI均值2.580±1.236;从均值看,随着分期的增加DI值逐渐增高,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 5.病理类型及分级与DNA含量:腺癌35例,DI均值1.679±0.967;鳞癌15例,DI均值1.279±0.392;非典型类癌5例,DI均值1.238±0.679;其它3例DI均值1.047±0.307.腺癌的DI值高于其它类型(P<0.001).高分化13例,DI均值1.304±0.546;中分化9例,DI均值1.698±0.769;低分化31例,DI均值1.644±0.938;统计学处理无意义(P>0.05). 6.生存期与DNA含量:生存<1年者14例,DI均值2.104±0.935,1年者(12-23个月)17例,DI均值1.653±0.899,2年者(23-35个月)10例,DI均值1.210±0.499,3年者(36-47个月)17例,其中7例仍生存,DI均值1.096±0.423.生存期越长,DI值越低,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 结论:DNA含量高的非小细胞肺癌原发肿瘤体积较大、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腺癌多见,并且生存期缩短,而DNA含量与肿瘤局部侵犯、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明显关系,提示DNA含量在判断非小细胞肺癌生物学行为方面具有一定意义,关于DNA含量是否是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因素目前正在评价,结果尚未出来.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片剂对含顺铂化疗所致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静注恩丹西酮进行比较.方法:80例应用以顺铂为基础的联合化疗,DDP用量为40~50mg连续静滴三天的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口服格拉司琼(50例)和静注恩丹西酮(30例)两组,格拉司琼组在化疗的第1,3,5天,化疗前1小时各服2mg;恩丹西酮组每日化疗前30分钟开始静脉注射8mg连续5天.结果:化疗后恶心完全控制58例,有效率为72.
探讨还原型辅酶Ⅰ(NADH)拮抗阿霉素(Dox)心肌线粒体毒性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建立原代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和SD大鼠心肌受阿霉素损伤的模型,采用MTT比色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生物氧耗电极检测器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功能改变.结果显示Dox组心肌细胞杀伤率增高,而NADH/Dox组心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下降,Dox诱发心肌细胞线粒体结构损害,表现为肿胀、裂解、嵴断裂直至溶解,加入NADH
目的:自1994年1月至1998年12月共收治颅内转移瘤51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彩多、CT、病理等检查确诊.原发病灶中肺鳞癌15例、肺腺癌8例、肺小细胞癌4例、乳腺癌6例、鼻咽癌8例、食管鳞癌5例、肝癌2例、上颌窦癌1例、大肠癌2例.脑转移灶多位于颞、顶、枕叶,其中单发病灶占31%(16/51),多发病灶占69%(35/51).方法:所有病人均采用60钴两侧对穿全脑放射治疗,肿瘤剂量(DT)30
目的:Fluorouracil(5-FU)是治疗消化系统肿瘤的主要药物之一.近年来根据Biochemical modulation理论,采用Low Dose 5-FU/DDP的方法受到重视和研究.该方法毒副作用轻,症状改善明显,但按WHO肿瘤疗效评价该疗法的临床有效率不高,使该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本研究采用临床受益反应[1](Clinical Benefit Respon)评价方法,对持续输注小剂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的临床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83例伴有中重度疼痛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芬太尼透皮贴止痛.记录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和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83例中重度癌痛患者总有效率为97.59%,无效率2.40%.不良反应有便秘,嗜睡,恶心呕吐,局部过敏,排尿困难.不良反应只须对症处理.结论:芬太尼透皮贴镇痛效果好,使用方便,不良反应轻微,特别适用于不能口服止痛药的患者.
红细胞参与机体免疫调控,对肿瘤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影响.文中对12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红细胞免疫功能及化疗后应用Epo治疗的RBC免疫功能的变化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变化规律和Epo提高RBC免疫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低剂量5-氟脲嘧啶(5-FU)持续输注联合每周草酸铂(L-OHP)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5-FU250mg/m2/d,持续深静脉输注3周.L-OHP 85mg/m2/d,静脉输注2小时,每周1次,连用3周.以上方案连用二周期为一疗程,化疗后休息1个月评定疗效.结果:全组26例,总有效率为46.15%.18例晚期大肠癌有效率为38.89%.8例晚期胃腺癌有效率为62.50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的术后放疗技术.方法:采用乳腺定位板、等中心(SAD)摆位技术、半野照射技术以及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的优化等技术对早期乳腺癌行术后切线放疗.摸索出一套简便、快捷、准确的摆位和定位的程序.结果及结论:对早期乳腺癌进行放疗时,将等中心(SAD)摆位技术、半野照射技术、乳腺定位板及3D治疗计划很好地应用在临床中.它与以往采用的源皮距(SSD)摆位技术、对称野切线照射技术相比有很大改善.从
目的:探讨热化疗对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经支气管镜、胸水及痰查到癌细胞明确诊断为肺癌的Ⅲ期及Ⅳ期病人20例,其中小细胞肺癌5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采用VP-16与DDP联合,NVB与DDP联合,COA等方案进行联合化疗,同时应用吉林省迈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NRL-001型内生场肿瘤热疗系统进行热疗,每疗程21天.结果:热化疗2个疗程后判断疗效,20例中CR1例(5%);PR12例(6
目的:研究骆驼蓬硷对小鼠移植性肿瘤体内及体外肿瘤细胞的抗癌试验.方法:体内抑瘤实验采用S-180、肝癌H22及艾氏腹水癌等瘤株,以无菌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数在2.5×107/ml左右,每鼠于腹腔及腋窝皮下处接种0.2ml,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设高剂量组骆驼蓬硷60mg/kg、中剂量组骆驼蓬硷30mg/kg、低剂量组骆驼蓬硷15mg/kg,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环磷酰胺20mg/kg阳性对照组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