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性台风“灿鸿”和“天鹅”对黑龙江影响的对比分析

来源 :2016年全国重大天气过程总结和预报技术经验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feng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的1°×1°气象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变性台风"灿鸿"和"天鹅"对黑龙江造成的影响,从暴雨过程中的动力、水汽、斜压性、地形作用等方面,探究两次台风过程的异同点."灿鸿"雨量大、范围广,"天鹅"雨量相对较小,大风强度大、范围广.两次变性台风斜压性变化过程不同,"灿鸿"台风内部不断有冷空气入侵,斜压性不断加强,暖心结构逐渐遭到破坏,呈现出半冷半暖的热力结构."天鹅"的变性过程是系统性冷空气侵入产生变性的过程,变性为温带气旋.另外,两次变性台风过程中副热带高压位置不同、水汽源地有差异、地形作用略有不同.
其他文献
地理国情主要是指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是基本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理国情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地表自然、生态以及人类活动基本情况的基础性工作.基于遥感影像、地形图和外业核查相结合进行地表覆盖构筑物等信息人工解译,可更加准确地解译出同类地表分类.
本文介绍了在宅基地与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中内外业方面可能会面临的问题,并从实际出发,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分院结合项目特点,在孝昌县城区设立项目“总部”,项目负责人在总部总揽大局,在各乡镇分别成立项目“分部”,并安排技术骨干作为分部的项目负责人,密切联系乡镇国土所、村,同时协调本部技术人员完成细部工作安排;从总部到分部,实现了项目整体控制,局部细致到位,工作及时开展的目的,保证了项目
地形是决定洪水淹没演化的主要动力,传统上洪水动力学模拟主要依靠插值来反映地形的变化.本文提出先将地形经综合的手段进行变换,在保证地形变换格网的精度的基础上建立地形自适应的计算格网.然后在基准试验中对比了这个计算格网模型与经典的块状格网、超限插值格网的表现.结果表明,地形自适应格网在洪水模拟的准确性与精确性上都较传统的格网模型为优.
本文依托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湖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HBCORS),以"互联网+位置(北斗)"为理念,基于卫星定位技术、物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建设智慧老河口的北斗校园安全监护平台,探索县级智慧城市建设中北斗民生服务的应用服务模式,推动了北斗位置服务的应用和产业化发展.
为实现ADS80数码航空影像重叠度的自动化检查,在充分成像的基础上,利用L1级影像的空间几何特性简化SIFT特征提取算法,并提出使用距离计算查找表的方式提高SIFT特征的匹配速度,实现重叠度的快速检查.对匹配的特征点,利用相关系数、三角形相似性、匹配点顺序一致性、旁向重叠度变化连续性等方法剔除错误匹配,提高了匹配准确率,使得旁向重叠度的自动化检查具有高可靠性.使用LRM(Local Range M
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自1979年开始,到1986年结束,距今三十多年.随着社会发展、地方建设兴起,我国很多地方发生巨大变迁.为了全面掌握地名基本信息,提高地名标准化水平,加强我国地名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国家决定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本文以湖北省嘉鱼县第二次地名普查为例,总结了地名普查的工作经验,主要从准备工作和信息收集、记录方面提出几点建议,达到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目的.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都与测绘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测绘、行军打仗离不开测绘,甚至我们的日常出行也仰仗(电子导航)测绘.随着近年来高科技事物(计算机、航拍无人机)进入测绘领域,由原来的白纸测图转换为现在的数字化测图.目前数字化测图已经占据测绘市场的主流,同时数字化测图也成为基础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主要的数据源.数字化测图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无论从精度、质量、更新、使用、保存长
空间数据库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核心,是GIS发展的技术支柱.如何高效地存储、更新、检索空间数据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介绍了甲骨文公司推出的Oracle Spatial空间组件,介绍其空间数据模型—对象关系模型,以及相应的存储机制.
当前GIS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系统由主要描述二维空间信息扩展至三维空间数据空间信息,对三维空间元素的不确定性研究日趋重要.文中以二次Beizer曲线为例,对曲线上任意点的不确定性、整条线元的不确定性进行可视化分析.实际算例表明,三维空间曲线误差分布呈现"两端大,中间小"的趋势.
受长江中上游来沙大幅减少的影响,库区及坝下游河段冲淤在时间、数量、空间分布上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根据近期河道资料计算冲淤量,局部河段与预期河道演变规律明显不符或与输沙法计算冲淤量在定性上出现相反的结论.本文通过河道测量误差来源、测量精度及观测布置等对河道冲淤量计算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提高河道观测精度的方法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