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W80-1.6/150/90-AⅡ(110吨)型热水锅炉研制

来源 :推进供热体制改革与节能改造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u19841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110吨)大型往复炉排热水锅炉的研制过程及设计经验。为旧有锅炉房扩容提供了参考方案。
其他文献
为满足准噶尔盆地克拉美丽气田滴西地区石炭系天然气开发的需要,2009年在该区实施了针对石炭系火山岩的开发三维,通过观测系统优化设计、施工质量细节控制、叠前去噪技术、火山岩特征保护处理技术、振幅保真的各向异性叠前时间偏移技术等技术措施,使该地区石炭系成像较以往资料晶质得剑明显提高,提高了开发井网的布设效率。
本文在对岩芯及成像测井裂缝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过断层的水平井成像测井资料,开展对断层两侧的裂缝发育情况研究,分析认为裂缝发育密度与离断层的距离相关,提出裂缝成因丰要受区内走滑正断层所控制。建立了三类不同规模的走滑正断层带裂缝密度分布函数,对阿曼DALEEL油田下白垩统上Shuaiba段断裂带裂缝分布进行了定量评价。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致密灰岩中的缝洞油藏储集空间主要为由天然裂缝和酸压裂缝沟通的一个或多个大型管道状洞穴构成的复杂系统。塔河油田四区TK440、TK449H和TK424C井等3口相巨连通的油井里水直至水淹的开发过程表明存在多个不同的边底水侵入通道,并不遵循由低到高逐渐见,水的常规特征。在3口油井水淹之后,通过低部化的TK440井探索性注水使高部位TK424C井含水下降,而TK449H变成,变成
依据原油的物理性质可将东营凹陷胜坨地区的原油分为稠油和正常稀油,稠油分布于浅层,是由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提供的低熟油遭受次生改造而形成:正常稀油分布于深层的岩性和构造一岩性油气藏中,成熟度较高。按照硫含量,又可分为3类:高含硫原油分布于浅层,油一源对比表明该原油来自于盐湖一成水湖的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低硫原油分布在深层的沙河街组三段储集层中,原油米白丁淡水一半成水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中等含硫原油则多
采用ARDRA(扩增核糖体DNA限制性分析)技术对大庆油田聚驱、水驱和过渡带三种油藏采出水中的微生物16S rDNA克隆文库进行分析,研究了微生物群落结构。经过测序,发现油藏采出水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弓形杆菌属Arcobacter、厚壁菌门Firmicute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硫化螺旋菌属Sulfurospirillum。聚驱样品中细菌群落组成
@@石油的化学组成非常复杂,除了单纯的烃以外,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酚、氮、硫杂有机化合物。在一些重硫原油中,硫杂有机物可高达原油总量的10,这个复杂混合物的各个成分被微生物群体降解的可能性相同。这些结构中的大多数在适宜环境条件下能为微生物利用井最终矿化成无机物,这是微生物学家的一大课题。本文的目的是阐述微生物生长的基本要求,石油及石油产品的降解途径,微生物降解产物对石油产品性能的影响。
分别以环己烷、正十六烷、菲、胶质沥青质为唯一碳源,从稠油污染过的土壤里分离、筛选可培养的稠油降解菌16株,将分离到的细菌组合构建SL-16稠油降解菌群,通过室内摇瓶实验测得该菌群在最佳条件下对陈庄油田稠油的降解率可达68%,其适宜的生长及降解温度为35~45℃,pH值为7.0~9.0,矿化度为4000~14000 mg·L1,接种量为2%,原油初始浓度为1000mg/L,摇床转速为140 r.mi
近年来,我国大多数油田己进入高含水后期,三次采油技术包括注气驱、化学驱、微生物采油等在油田应用日益广泛。但是,每种采油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经济有效地开采残留在地层中的大量剩余油,己成为油藏工程专家努力攻关的课题。本文将注气驱和微生物驱这两种提高采收率的技术结合在一起,提出CO2-微生物复合驱技术新模式。一方面发挥CO2驱的作用,原油中溶解CO2后使粘度、界面张力降低,同时也发扦微生物的作用,
从乌鲁木齐市石化公司炼油厂污水池的活性污泥和污水中分离出3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通过耐受性实验,筛选出能够耐受1000mg/L苯酚浓度的菌株ZJ-1。研究表明:菌株ZJ-1最适降解温度为32℃,最适降解pH值在7左右。接种量为1.5mL(4.7×108个/mL)时,ZJ-1在48小时内苯酚降解率可达81.33%。培养液中苯酚浓度在300~500mg/L之间时,该菌株的降解率比较明
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多样性是指示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及其功能的重要传感器。然而,石油的开采、冶炼和运输过程的污染及含油废水的排放等使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了变化。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分析,比如磷脂脂肪酸(PLFA)幽谱法、BIOLOG微平板分析法、变性/温度梯度凝胶电泳(DGGE/TGGE)、16S rDNA末端标记限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