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裂腹鱼人工驯养技术

来源 :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暨第二十七次学术交流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707800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明裂腹鱼是长江上游特有的较大型的经济鱼类之一,为更好地保护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对其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及人工驯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流水养殖。pH6.5-7.5,水温8-18℃条件下,野生的昆明裂腹鱼能够人工驯养成功并达到性成熟。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人工孵化能够繁殖出鱼苗。
其他文献
基于2010年南方特大洪灾对渔业生产、渔业资源造成的惨重损失,笔者即在洪灾发生后短短几天对洪灾过后南方渔业可持续发展与水产种质资源保护第一时间向有关部门、领导建言献策,共提出9条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特别是”切实保护洪灾中进入自然水域水产动物群体成活繁衍,促使洪灾转化为洪利”乃属国内首倡,对2010年乃至今后若干年洪灾过后南方诸省科学开展渔业生产自救、科学保护水产种质资源、科学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
2010年在一口6670m2鱼池中设置6m2网箱130口养殖黄鳝。取得很好的效益,经120d左右养殖,总产商品鳝鱼4485kg,平均规格141g/尾,成活率89%,总产值18,8,370元,总利润8.2万元。(黄鳝利润7.1万元,常规鱼类利润1.1万元)每箱平均产量34.5kg,产值1449元,利润545.2元。本文从网箱健康养殖角度对箱内水环境调控,生态环境模拟及病害防治等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在养鱼水面进行岸上养鸭,水下养鱼,鱼鸭共生,形成良性循环。鱼鸭结合,可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解决了单一养鸭鸭粪污染环境问题和养鱼大量投饵、施肥污染水体问题。实现养鱼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养殖经济模式。
溶氧是鱼池养殖的关键控制因子。精养高产集约化养殖鱼池都采取配置增氧机方式。目前鱼池增氧途径多样化。关于各种机械增氧方式增氧性能的比较研究多数局限于增氧机的短期增氧效果,缺乏增氧机对鱼池溶氧全天调控的认识。本研究在同一口面积0.57 hm2,平均水深2 m的草鱼精养鱼池(鱼种初始放养密度为7.5×104 ind/hmz,规格50~100g/ind)中同时安装了2台叶轮式增氧机(3 kW/unit)、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水产养殖业使用的饲料添加剂及病害防治药物中大多数采用抗生素类、合成抗菌素类、激素类、消毒剂类等等。近二十年来,发现此类化合物的使用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因而,世界各国对抗菌素、激素类饲料添加剂和合成化学药、消毒剂类等病害防治药物的使用,制定了严格控制和逐渐淘汰禁用的规定,并大力提倡开发和使用高效无害的天然绿色环保的饲料添加剂和病害防治药物。通过对中草药安全性、在水产养殖中的作用的
孔雀石绿是一种三苯甲烷类化合物,曾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近年来,由于经孔雀石绿处理过的水产品具有很强的残留毒性,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孔雀石绿及其代谢产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分布过程、毒性及致毒机制、检测方法作了详细介绍,使人们对孔雀石绿及其潜在危害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水产品安全养殖提供了可靠资料。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混合提取液对鱼体中孔雀石绿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实验证明较国标GB/T2 0361-2006对孔雀石绿、结晶紫测定在保证回收率的前提下有效的减少了前处理的时间;且方法稳定性更好;确立最低检出限为0.5ug/kg内,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1.2%~94.9%;结果表明此法简便、快速、准确,回收率较高。
本实验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水产品中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及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计算和评定,从而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不确定度的来源。结果表明,本实验测得水产品中无机砷的结果为0.7146±0.0086mg/kg,影响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标准溶液、标准曲线和重复测量等三个方面。因此加强这三方面的控制,可以提高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水
本文通过池塘增氧、移栽水草及微生态制剂-EM菌液在甲鱼养殖的水体环境中运用,验证其在改善水质,提高成活率、提高产量,降低饵料系数,提高甲鱼养殖效益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效果。
丝尾鳠(Mystus wyckioides)是分布于云南省境内澜沧江水系的土著鱼类。近年来由于滥捕及澜沧江流域修建电站等原因,丝尾鳠野生资源日益稀缺,其市场经济价值和研究推广价值也随之提高。2005年起,在澜沧江的一级支流中采集野生亲本,并进行了驯养及人工繁殖研究。于2006年4月首次获得人工繁殖成功,至2009年已累计繁殖成功并培育出5cm以上苗种70余万尾。经过4年的技术改进,2009年催产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