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人工接种技术研究(P.136)

来源 :2005年华东植物病理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be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比较了不同接种体、不同培养时间的接种体、不同时段接种、不同生育期接种及其在接种体中加入马铃薯煮汁或吐温20的发病效果.两年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接种厚垣孢子引起的发病率为0,薄壁分生孢子可引起发病,孢子浓度越高发病越重,接种菌丝碎片-薄壁分生孢子混合液的病情最重,发病率可高达98.28﹪,病情指数高达71.22;比较了用培养5、10、20天的菌丝碎片-薄壁分生孢子混合液接种有稻曲病的发病效果,结果表明,用培养10天的菌丝碎片--薄壁分生孢子混合液接种发病最严重;在中午接种仅引起少量发病,在早上和傍晚接种均能引起较高的发病率,以傍晚接种的效果最好;在水稻破口当天接种,发病率为0,在破口前6~9天和10~13天接种,均能引起发病,以破口前6~9天接种的发病效果最佳;在接种体中加入10﹪的马铃薯煮汁可显著提高接种发病效果,而加入吐温20效果不明显.建立了高效引发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方法,并申报了中国国家专利(发明名称:高效引发稻曲病的接种方法,申请号:03131625.5).该接种方法的主要内容:用培养7天左右的稻曲病菌菌丝碎片--薄壁分生孢子混合液作为接种体,使用10﹪的马铃薯煮汁将接种体中的薄壁分生孢子稀释成100倍视野下孢子数大于50个的浓度,在水稻破口前6~9天、于傍晚16~18时进行注射接种.采用本方法在田间条件下进行接种可以使稻曲病的发病率达到80﹪以上,与原有人工接种方法相比,发病率有大幅度提高,从而为深入研究稻曲病和开展水稻稻曲病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对江苏省区试97份主栽品种、240份水稻品种资源对稻曲病的抗感性进行了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初步表明,不同类型品种对稻曲病的抗病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总的看来,常规早、中稻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好,常规晚粳稻和杂交稻,尤其是杂交粳稻和杂交籼粳稻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差.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检测地西他滨(decitabine)对体外培养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细胞系细胞hMLH1的影响,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应用于SACC治
作者引进了24个夏秋大白菜品种并对它们进行了田间抗病性鉴定。筛选出新早熟5号、丰抗70、早熟6号、鲁白15号等综合抗病性品种。结果表明:同一品种抗病性表现因播种期及土壤
葡萄病害种类多,发生为害严重,应该采用"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防治策略,通过应用多种农业措施,如避雨设施等,创造一个有利葡萄生长,阻止病原菌扩散传播的生态环境,达到抑制病
会议
本文从烟草根围土壤中筛选到一株细菌菌株HJ01916.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的结果证明,该菌株对烟草黑胫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HJ01916菌株培养滤液的拮抗活性有部分热稳定性,但
会议
为了进一步办好《中国沼气》杂志,推动沼气建设事业的发展,经商定在一些省市成立《中国沼气》杂志记者站。已经建站的成员名单公布于后。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本文以棉花黄萎病菌Bp2培养液中毒素蛋白免疫BALB/C小白鼠制备抗血清,建立了可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所制备的毒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204800,对毒蛋白的最低
会议
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引起的菌核病是油菜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我国长江流域为害严重.2005年从江苏省各地市收集分离了97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并进行了
会议
本文对江苏省姜堰市小麦根际细菌进行了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测定,筛选出12个对小麦纹枯菌具有拮抗性的细菌菌株.盆钵实验结果表明,菌株B32和B40对小麦出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12
会议
2011年7月8日—7月17日,2011北京“各地商品大集”第5期—“新疆(和田)商品大集”在位于东城区崇文门外大街18号国瑞购物中心正式启动。本次大集由新疆和田地区行署、新疆生
秸秆富含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因此秸秆覆盖能够激发微生物活性,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增强呼吸作用以及氨化、硝化等作用,从而引起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已有研究表明,稻秸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