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消化疾病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deyu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系统血压的升高,PH可有多种特征性表现方式,从解剖学角度,可以分为窦前、肝窦和窦后阻塞。如果肝外或门静脉阻塞,可以使用临界门静脉高压概念,这主要是由于脾静脉的血栓,例如发生于坏死性胰腺炎后的。尽管这种病人可能发生胃或食道的血管曲张,但他们经常不会出现其他门静脉高压的特征性表现。 本文介绍了门静脉高压的病理生理特点,阐述了门静脉高压的进一步后果是液体储留的高动力状态导致血流增加,和其他器官的二次累及,如硬化形心肌病、肝肺综合征、肝肾综合征。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口腔胃外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肠道胃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问题以及pylori感染与血液系统疾病。作为一种和几乎和人类进化同步的细菌,对胃外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了解目前还主
自1902年Bayliss和Startling发现第一个人类胃肠激素-促胰液素,此后的一个世纪,胃肠道与激素的关系研究经历了从遗传-功能、从基础-临床的进展。它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广义的概念
会议
门静脉高压症是指由各种原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最常见病因为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硬化。其基本病理生理特征是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
大肠癌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国人为大肠癌高发种族,近端结肠大肠癌发病率正在增加。本文阐述了大肠肿瘤诊疗战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大肠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消化系肿瘤,在我国其发病率也已升至恶性肿瘤发生率的第4~6位,其约3/4患者系由大肠腺瘤发展而来。虽然通过内镜早期发现大肠腺瘤样息肉而摘除之可减少部分大肠癌的发生,但限于广大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和患者的依从性等问题,仍无法广泛应用,且其复发率高达40%~50%。为此,众多临床医生和科学工作者注重研究大肠癌的化学预防药物。
会议
Barrett食管(Barrett's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性柱状上皮所取代的病理现象。因BE是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之一,且近年Barrett食管腺癌(下称BE腺癌)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1],因此临床须重视BE的诊治。BE Barrett
会议
自2007年4月至2008年8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消化道肿瘤协作组对全国13个省市部分胃癌患者的一般状况,饮食习惯,心理因素及部分血清标志物表达进行了流调分析。 本文所选病
会议
结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并且近来随着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明显上升的趋势,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是术后转移率较高,近期对
本文对肿瘤防治的原则、食管癌流行病学、食管癌分类、分型进行了介绍,通过观察肿瘤标志物、影像学、内镜高危人群的筛选等方法对早期食管癌进行治疗。
幽门螺杆菌(H.pylori)被发现25年了,已经证实H.pylori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以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的密切相关,这使得H.pylori成为领域内最著名的细菌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