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 :江苏省老年学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junde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就是在社区养老中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在政府主导下,以社区为依托,集中医疗卫生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养老和医疗优势,以老年人的意愿和身体健康状况为依据,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笔者认为,将医养结合融入社区养老,构建“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是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有效举措。社区作为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有效综合性平台,是实现医养结合的最佳基础,在社区中开展医养结合能够削减成本、提升效率、增强效果。医养结合社区养老模式的构建应充分发挥包括政府、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组织、企业等各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人、财、物等资源,建立协调统一的服务体系。政府提供政策法规及资金支持,在社区这一平台中,社区养老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提高为老年人服务的水平,通过转诊制度实现社区养老机构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间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无缝对接。显然,实现医养结合型的社区养老不可能只依靠单方面的力量,运行好这一模式需要体系内的各个部分各司其职又协调并进,从而使各部分相辅相成,实现整体效应大于部分之和。
其他文献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下游富庶之地,被国家定位为"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全市总面积659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38.48万人,常住人口816.1万人.南京是全国第四个进入老年型人口的城市,截止2015年底,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达130.93万人,占户籍人口20.08%.65岁以上老人88.5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3.5%.70岁以上37.6万人,
智慧养老就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如传感器、移动通讯、云计算、WEB服务、智能数据处理等IT手段,从而将老年人、家庭成员、社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甚至政府相关机构等紧密联系起来,使老人的日常生活处于远程监控状态,及时响应老年人需求,以维护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安全.智慧养老主要包含两个部分:一是智能设备。例如各种智能穿戴设备。二是信息交换与服务平台。借助于信息交换与服务平台,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两者能更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有丧偶老年人4774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6.89%,而农村老年人口的丧偶率更高,为28.78%.与此同时,既往研究发现,农村丧偶老年人独自生活加大了他们身体、心理患病的可能性,其健康状况比再婚老人差,尤其是年轻丧偶老人,还有研究发现农村再婚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丧偶老人.虽然我国还没有相关研究证明再婚对丧偶老人的影响,但一些国际研究表明,再婚可以对丧偶老
党和国家领导人非常重视尊老敬老问题,多次强调全社会要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但从社会层面上讲,因为不同的历史时期,老年人的价值、老年人受到尊敬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当今高科技网络化的社会中,老年人的价值和地位有所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当今社会的老年人要获得社会的尊重,必须把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以充足的心理空间和能量,践行在平等互动中的自尊。
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是我国目前试图探索的多元化养老方式之一.美国经验通常被认为可援之例.然而,美国的以房养老实际上只是作为老年人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存在.考虑到中国当前老年人住房情况,有绝对住房所有权的老年人可能多不需要反向抵押贷款提高生活质量,以房养老的推行可能完全背离提高低收入老年人生活状况的初衰,并加剧代际矛盾和冲突.在当前法律体系和信用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和老年人的权益都
江苏老年学研究基地建设与发展走过12个年头,基地发展到40余家,吸引和集聚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形成了一大批科研成果,一些成果已经转化了省委省政府发展老龄事业、推进养老服务的政策措施,甚至被吸收到国家决策层面.可以说,江苏老年学研究成绩斐然,对于推动全省老龄事业科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推进全省老龄科研基地建设发展,建议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加强基地建设领导,加强老龄科研基地建设规范,强化老龄
本文通过实地考察研究发现:养老机构的现代性特征与农村老年人的传统性特征具有矛盾和冲突."逃离"养老院实质上是对现代养老方式的反抗.首先,养老机构作为提供养老服务的组织,为了提高其服务效率,从各个方面都已经形成了具体的流程和标准.同时,养老机构并不过分强求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能够活出自我、活出个性,它的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保证老年人晚年能够安安稳稳直到离开人世.因此,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被打造成了一
本文结合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将贫困老人划分为经济贫困、能力贫困和精神贫困三种类型,并以南京市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为例,梳理贫困老人可获得的养老服务政策,分析不同的贫困类型的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内容的需要状况.发现:贫困老人可获得和已经获得的养老服务支持主要是以经济为核心的家政服务支持,精神支持基本空白;贫困老人获得的养老服务支持还处于较低水平,只能维持低层次的服务需要;贫困老人对养老服务政策的
目前,每年大约有1800万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进入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子女不在身边的留守老人正成为日益庞大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新农村建设中,留守老人问题日益突显,为了解这一特殊群体的生产、生活状况及其带来的社会问题,笔者近期对淮阴区三树镇三坝村和三岔村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提出发挥主观能动性,做积极参与社会的主人。制定出台有关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就医、娱乐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强化尊老、爱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P社区的调查分析并基于家庭主位视角系统性考察"农民上楼"后社会关系的代际嬗变,从居住格局、生计模式、代际关系等维度分别阐述了其样态嬗变和实践转型.首先,社会空间集聚产生的地域性"脱嵌"使得家庭样态多元化转型,一方面从院落散居到社区聚居使得"农民上楼"后作为一种亦居亦耕的多元家庭发生"脱嵌";另一方面社会空间集聚在导致家庭居住结构转型的同时也加速了家庭形态的多元化变迁,包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