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太原市排水系统设计探讨

来源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全国排水委员会201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88888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原市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常年干旱少雨.作为一个缺水严重的城市,近年来城市内涝现象却屡见不鲜.2016年7月18日至19日,发生了连续20小时的强降雨,最大降雨点降雨量达到189.7mm,持续强降雨形成的径流远远超过了太原市雨水系统的承载能力,全市形成大面积的内涝,交通瘫痪.市民财产损失严重.表象上,形成内涝的主因是极端超强降雨,内因是社会投入不足和管理缺失,但是,传统的快排模式以及缺少对自然尊重的设计理念也是隐形的内涝成因之一.同时,对降雨采用以"排"为主的模式彻底阻断了地下水的补给途径,整个城市的水文特征呈缺水、内涝两极分化趋势,如何破解这个"困局"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按照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构建低影响开发排水系统,是恢复原有水文特征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
本文对不同成分无抑制剂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微观织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次再结晶退火织构主要为γ取向线{111}〈112〉织构;1#实验钢{111}〈112〉织构强度低于2#实验钢,但1#实验钢具有较强的{110}〈001〉(Goss)织构.EBSD分析显示1#实验钢中Goss位向晶粒较多,尺寸较大,即二次再结晶晶核较多.因此,纯净度较高的1#实验钢二次再结晶退火后磁性能较高.
相变法可以制备出远高于形变与再结晶工艺组合得到的有利{100}织构的强度,有效提高磁性能并实现节能环保,但其形成原理及成分的影响尚未得到统一的认识.本文在前期研究几种不同成分合金中的相变法形成{100}织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其形成过程中新的组织特征和受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不同的工艺可在很宽的成分范围通过相变法制备较强的{100}类织构,且制备成本可有效降低.相变法既可制备出近{100}无
高强度无取向硅钢对成品试样的电磁性能、机械性能均要求很高.为了研究化学成分设计对高强度无取向硅钢成品试样的电磁性能、机械性能的影响,本实验结合3%Si无取向硅钢,探讨了1%Cu、Ni、Cr元素对高强度无取向硅钢,过程试样的显微组织和成品试样电磁性能、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分别为800℃、850℃、900℃时,成品带钢的铁损均表现为Cu>Ni>Cr.但是,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三者之间的差
为了提高降雨条件下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采用模拟的方法研究了降雨对氧化沟污水处理厂生物处理过程的动态影响.根据雨水管网资料和降雨资料,建立SWMM模型来模拟研究区域降雨径流量和径流水质的分布特征.以BioWin软件为平台,采用污水厂历史数据和实测数据,对生物处理工艺模型进行校准和验证,以准确描述氧化沟污水处理厂中生物碳、氮、磷的去除过程.设计了六种不同重现期来模拟降雨条件下的水质水量变化过程,结果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对环保要求的提升,我国众多污水厂都面临着出水水质不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的要求.在深度处理中相比较一般滤池,深床滤池将生化反应和吸附过滤两种处理过程集中在一个构筑物中完成,可在深床滤池和反硝化深床滤池之间灵活转换,是一种较为高效的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对于城市污水厂的深度处理及提标改造项目,它具有出水水质可进一步提高
本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园区内企业排放污水,所接受的污水主要以工业水为主占95%.污水的可生化性差,而且水质波动大.污水厂采用生物法(A20)与MBR结合的工艺处理园区污水,投运初期运行比较稳定,但现状进水水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过检测发现近期进水中生化需氧量含量逐渐降低,同时总氮含量逐渐增加,现有生物法工艺已经无法有效的处理总氮,造成出水总氮超标的情况出现.研究通过对进水补充碳源将进水的碳氮磷比调整
国务院印发实施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7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的目标.城市水体黑臭成因复杂、影响因素多、整治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各地如期完成国务院确定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目标,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提出了"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的技术路线
为探讨垃圾填埋场中纳米银对渗滤液回灌处理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在实验室设立2个垃圾柱模拟厌氧填埋场,考察了不同纳米银含量下的渗滤液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回灌渗滤液处理时,固相垃圾体中纳米银含量越高,渗滤液中纳米银、氨氮浓度越大,电导率也越大,而COD越小;垃圾中含有的纳米银对渗滤液的pH影响不大.
真空排水系统中,气液比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对其影响因素和数值确定方法的研究对系统的节能、高效运行至关重要.气液两相流的流型是气液比的重要影响因素,二者关系的本质是气相速度与气液比的关系.本研究借助气液两相流理论,总结了气相实际速度与气液比的定量理论关系,并借此对目前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气液比经验值进行合理性检验.结果表明,现有气液比经验值能够确保流体在管道提升段前端的低洼处形成环状流,可以保证污水被
基于生态清淤的理念,德国DEW公司为城市内河的黑臭水体提出了整套处理处置方案,被抽吸的物料可直接在现场进行处理,并尽可能回收利用,大幅度降低后续处理处置费用.与传统方法相比较,这一清淤方法不仅快速经济,简单实用,而且可靠环保,最大限度的保护现有生态环境,同时可以较为准确的估算清淤工程量和清淤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