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北部下陆坡区沉积有机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来源 :第三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anju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海第四纪以来古气候环境、古海洋化学演化复杂,前人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河口、陆架以及陆坡区,对南海下陆坡区乃至深海平原的研究相对较少.该工作选取位于南海北部下陆坡—深海平原过渡带的典型沉积柱状样N-1 和上陆坡的沉积柱状样N-2 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高分辨率采样.
其他文献
地球表面岩石的风化是表生地球化学的一个重要过程,其中的硅酸盐风化会消耗大气CO2,其在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的变化有重要贡献.此外,硅酸盐风化产生的高放射性Sr 通过河流搬运到海洋,是海洋Sr 同位素演化的一个关键的影响因素.
会议
洞穴监测对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蕴含的气候代用指标(如Mg/Ca 等)的解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石笋里微量元素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从2011 年7 月起对四省川巴中市通江县诺水河楼房洞展开了洞穴监测工作.野外实地测量获得了SLPB、LZLY、HS等三个样点空气CO2 含量、气温、相对湿度、洞穴水体和河水的pH 和电导率数据;对同时采集的水样,在西南大学地球化学与同位素实验室采用ICP-OES 分析
会议
目前,洋中脊海底金属成矿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热点或地幔柱相关的"热点"成矿模式,热点与洋中脊之间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时可能会导致一些成矿作用;另一种是与大洋核杂岩(OCC)相关的"湿点"成矿模式,大洋核杂岩会导致地幔出露地表,强烈的断裂作用使得海水下渗,地幔岩发生蛇纹石化放热,从而形成海底热液系统和发生热液成矿作用.
会议
宝石山热液区位于东太平洋加拉帕格斯微 板 块微板块南缘的Deitz 海山上,DY115-21 航次的第III 航段在该区探测到大范围活动的热液活动,这为研究加拉帕格斯三联点区域的热液系统及其岩浆构造活动提供了机会.本文从三个角度探讨了该区的热液地质作用:热液沉积物来源和成因机制、羽状流分布特征和热液区底质类型及分布.
会议
The East China Sea is characterized by wide continental shelf and huge terrigenous input from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one of the largest river in the world,and the small mountainous rivers,espe
会议
冲绳海槽南部作为黑潮路径下一个高速沉降中心是中外学者研究沉积与古环境的重点靶区之一,其连续的沉积层记录了大陆气候变化、源区风化、海平面变动驱动下沉积物从源到汇的重要信息.ODP1202B 孔是位于冲绳海槽西南端、靠近宜兰海脊的高速沉积钻孔.过去28 ka 连续沉积了110 m,沉积速率平均达3.93 m/ka,在整个东亚边缘海罕见.特别是在冰消期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短短4 ka 沉积了37 m 厚
会议
对于黄土高原的粉尘物源,目前虽开展了大量研究,但仍存在较大争议.值得注意的是,在目前所有有关黄土物源的研究中,均暗含着一个共同的基本假设:将面积巨大的黄土高原作为化学组成和物质来源相同的一个统一整体来看待,即黄土高原不同地区的物源相同.那么这一基本假设是否真的成立呢?
会议
在13~17 亿年前,地球上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包括Nuna 超大陆的形成和硫化海洋的扩展.这一时期真核生物多样性很少发生变化,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也相当稳定,但有机碳同位素如何变化不是很清楚,它与环境条件、微生物组成的关系更不清楚.
会议
尿素是海水溶解有机氮(DON)中含量最高的一种化合物,因其生物利用性很高,贡献于海洋氮循环.很多海洋浮游植物和细菌具有尿素酶编码基因,最近,在隶属于奇古菌门的氨氧化古菌(AOA)中也发现了尿素酶基因.由于缺少光照,海洋沉积物中的原核生物尿素酶比藻类尿素酶发挥着更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尿素水解贡献了高达80 %的海洋沉积物铵氮生产,其对沉积物-海水界面氮营养盐通量作用极为显著.
会议
Hormone-sensitive lipases (HS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microorganisms,plants,and animals.Recently,it was also found that HSL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marine microorganisms.Microbial HSLs have be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