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Miles术经腹膜外遂道式、平坦型造口术的研究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二次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中日大肠肛门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2676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讨直肠癌Miles手术中选择不同的肠造口方法,减少结肠造口术后并发症,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我们对行直肠癌Miles术治疗的160例病人,分成两组。试验组8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外遂道式、平坦型造口术;对照组80例,采用Miles术经腹膜内、隆起型造口术。通过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排便功能的改善情况以及造口的管理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他文献
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肾小球是细胞分泌的一些分子能影响肾小球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如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素1(Angl)。前期的实验发现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13)在正常肾组织有微弱的表达,在一些肾脏疾病中有较强的表达,并发现在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中随着蛋白尿的加重,肾小球中Angptl3表达增加,进一步我们在体内和体外的实验证实了Angpt13蛋白表达于肾小球足细胞
背景:宫内发育迟缓(IUGR)与成年期疾病密切相关。我们先前的实验证实IUGR大鼠肾单位数目减少,并且在成年期发生高血压和蛋白尿。本实验我们设计产前、产后差异环境,观察高蛋白营养对IUGR大鼠肾脏发育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孕期全程低蛋白(6%蛋白)营养建立IUGR大鼠模型。选取IUGR新生雄鼠作为研究对象,生后分别给予常规饲料(22%蛋白)(IUGR组)和高蛋白饲料(30%)(HP组)喂养,同
2001年1月~2006年3月采用中医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进行辨证施治配合1∶1消痔灵注射液,直肠下层点状或柱状注射治疗Ⅰ度直肠脱垂,直肠周围高位注射法治疗Ⅱ度、Ⅲ度直肠脱垂,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本文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方法、治疗结果以及治疗体会进行了报道。
直肠脱垂是肛肠外科常见病之一,据1 977年全国肛门直肠疾病调查结果表明,本病占全部肛管直肠疾病的0.58%。由于城市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目前本病以农村患者为多。20年来,在采用“消痔灵”直肠内外注射、直肠内瘢痕固定的基础上,加用肛管紧缩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术后5年以上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结果、治疗方法、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总结。
目的:为提高对直肠癌诊断率及术后5年生存率与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方法:对120例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及术后跟踪随访,警惕直肠癌病人术前大便习惯改变、粘液血便及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结果:术中直肠系膜全切除、侧方及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用吻合器是当前治疗直肠癌的理想方法。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52例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病例,术中进行有效的肠道减压、灌洗的治疗情况。行右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16例,行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术28例,行Hartmann术4例,单纯造口4例。结果:癌肿一期切除者44例,肿瘤切除率为84.6%,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占3.8%,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者,经充分引流及支持疗法
目的:研究大肠癌伴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效果,总结经验。方法:对2000年9月~2005年9月间680例大肠癌中34例糖尿病患者,术前3d左右肠道准备禁食输液时改普通胰岛素静滴,控制血糖在8.3~13.9 mmol/。结果:围手术期血糖控制满意,无低血糖及酮症酸中毒发生,术中、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掌握血糖水平及其围手术期处理原则,可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
为了探讨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回顾随访5年前治疗的23例临床资料,中医辨证按正虚邪实型用中药内服兼灌肠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改汤为丸的远期疗效结果。按远期生存在5年以上统计:4例临床症状好转,14例临床症状稳定,3例转院,2例恶化。总有效率为82.6%。
目的:探讨保肛术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对该科施行的56例保肛术随访,回顾分析其手术方式,并发症及复发原因,观察其排便情况。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吻合口复发2例,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5例,控便满意率100%,5年生存率52.1%。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合理选择病例和术式,严格遵循根治术及无瘤手术原则是预防保肛术后并发症及近期复发,提高疗效的基础。
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两种吻合方法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方法:从385例直肠癌中选择329例实施保肛手术。手术方法:经肛门环扎式吻合法137例;吻合器加肛门支撑管法192例。结果:全部病例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经肛门环扎法2例(1.5%,2/137);吻合器组2例(1.04%,2/192)。吻合口出血:环扎法4例(2.9%,4/137);吻合器组3例(1.6%,3/192)。吻合口狭窄:环扎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