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是引起玉米大斑病的一种丝状病原真菌,主要通过附着胞的高膨压产生侵入钉侵染寄主.黑色素(melanin)作为有效的选择透过性屏障,沉积在成熟附着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形成一层致密的电子层,从而使附着胞积累大量的物质产生高膨压.反之,黑色素缺失菌株的附着胞失去了产生高膨压的能力,导致病菌致病力降低甚至丧失.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玉米大斑病菌能够
【机 构】
:
河北农业大学植物分子病理学实验室,保定071001
【出 处】
:
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是引起玉米大斑病的一种丝状病原真菌,主要通过附着胞的高膨压产生侵入钉侵染寄主.黑色素(melanin)作为有效的选择透过性屏障,沉积在成熟附着胞的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形成一层致密的电子层,从而使附着胞积累大量的物质产生高膨压.反之,黑色素缺失菌株的附着胞失去了产生高膨压的能力,导致病菌致病力降低甚至丧失.本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玉米大斑病菌能够产生DHN黑色素,利用其他真菌PKS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克隆到了一个聚酮体合成酶基因,命名为StPKS。经对StPKS的编码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与其他物种的PKS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其中与水稻胡麻斑病菌的聚酮体合成酶相似性达91%。
其他文献
玉米内州萎蔫病(Gosss Bacterial Wilt and Leaf Blight of Corn)是北美玉米生产中的严重病害之一,1969年首次报道于内布拉斯加州,至今为止已经扩散至爱荷华州、堪萨斯州、南达科塔州、科罗拉多州、密歇根、明尼苏达、伊利诺斯州、威斯康星州和加拿大安大略湖等地区.本研究利用人工注射接种的方法模拟了自然感病的玉米籽粒,研究了籽粒表面消毒的条件,在保证表面消毒效果的同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稻黄单胞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水稻受到白叶枯病菌侵染后,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可导致绝收.水稻白叶枯病菌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差异,目前白叶枯病菌大致能区分为7~10个组群,但由于国内没有一套统一的鉴别寄主,各地关于白叶枯病菌系的划分缺乏可比性.水稻白叶枯病是安徽水稻上的主要病害,承河元等曾于20世纪90年代对安徽省水稻白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是由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引起,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检疫性病害.病原菌可以为害西瓜,哈密瓜,甜瓜等,对瓜类生产及相关产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近年来该病在福建各地西瓜种植地发生为害,从三明、南平和福州地区的闽清、闽侯等地采集的发病西瓜中分离到西瓜细菌性果斑病菌.采用通用引物扩增了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燕麦食酸菌燕麦亚种和燕麦食酸菌卡
在摇瓶发酵培养基的基础上利用在180 L和270 L中试罐进行发酵条件的探索.最终确定了工业化中试发酵TB2菌株最佳发酵条件:初始pH值为7.5,以3%接种量接种到发酵罐,45%装液量,容氧率为30%,温度30~33℃,最佳放罐时间为32h左右.优化条件下发酵水平达到3.0~6.5×1010 cfu/ml,芽孢形成率达到90%以上.发酵液采用喷雾干燥的方法得到了TB2原粉,制剂活菌数达1.2×10
拮抗细菌菌株T132是从广西南宁市郊的柑橘根围土壤中分离得到,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和16S rDNA序列分析明确了该细菌的分类地位;室内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13种植物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菌株T132在NA平板上28℃培养2d,菌落白色,直径3mm左右,圆形,表面光滑,平凸,边缘整齐,无粘性,没有可溶性色素产生,无臭味.菌体呈杆状,长1.6-1.9μm,宽0.7-0.8
龙眼(Dimocarpus longanan Lour.)正名叫做桂圆,是我国南亚热带名贵特产,其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但是,龙眼采后生理呼吸代谢旺盛,各种生理变化快,不利于贮藏,而且果肉含糖量较高,果肉自溶后,腐生菌容易侵染.因此研究龙眼的贮藏保鲜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研究以龙眼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保鲜功能微生物JK-2对采后龙眼致腐菌的抑制作用和龙眼腐烂与酶的活性的关系,
花生是山东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病毒病是花生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2008年至2009年,我们从山东各地采集了表现花叶、斑驳和矮化的花生病叶样品188个,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共检测出3种病毒,分别为: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
大豆根腐病是影响大豆产量的重要病害.通过对采自安徽淮北地区的166份大豆根腐病病株或土壤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和接菌试验,初步确定安徽大豆根腐病是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所致,其病原主要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终极腐霉(Pythium ultim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在部分田块分离出大豆疫
本研究根据已克隆的抗病基因保守序列,设计引物,从对柑橘溃疡病菌抗性不同的6个柑橘品种基因组DNA中扩增抗病基因同源序列,并对其进行分析和Southern鉴定,获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以柑橘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NBS-LRR类抗病基因的保守区域Kinase-la区(GVGKTT)和GLPL区(GLPLAL)的核酸序列设计一对兼并引物P1:和P2:进行PCR扩展,扩增片段为500bp左右.对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