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格局变动及解释

来源 :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华东地区)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bok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焕庸线"作为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大发现之一,备受推崇。然则,在新的剧变的中国社会经济背景下,"胡焕庸线"及其所表达的地理意义是否稳定,亦备受关注。本文在GIS的支持下,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四次人口普查的县级空间数据库,对"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数量、分布格局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量94∶6的大数一直稳定,但东南半壁人口微减、西北半壁人口微增,西北半壁具有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首先对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和特点及其对住房状况和住房保障需求的影响进行了全面考察。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相当庞大,是我国住房消费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部分,其中蕴含着规模巨大的住房需求,他们的住房保障问题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井工煤炭开采引发地表沉陷,重塑了山区地表结构和形态,由此引起的土壤侵蚀因子及侵蚀量变化研究十分必要。本文以开采沉陷规律和模型为基础,首次测度了山地开采沉陷地表土壤侵蚀方程中坡度、坡长、植被覆盖三大因子在空间上的改变量以及由此导致的矿区土壤侵蚀变化量。
城市是具有自然地理要素变异、界面多样、过程复杂等特性的典型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相互藕合的地域(环境)综合体。城市不透水面(路面、屋顶、玻璃)伴生于快速的城市化过程,极大地扰动了城市地表生态系统,是城市环境中PAHs等有机污染物主要的源和汇,对PAHs等有机污染物在城市环境中的迁移归趋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而备受学术界关注。
会议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广泛分布在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已有研究表明PAHs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PAHs除少量天然源外,大部分来自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过程.构建PAHs排放清单并估算其排放量对从源头控制PAHs的排放,研究其在多介质环境中的迁移归趋过程,为城市环境管理提供基础数据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研究城市化对上海市土壤电导率空间分布的影响,本文基于地统计学的原理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选择包含城-郊-乡梯度差异的徐汇区、闵行区和奉贤区为研究区域,在样带、闵行区及功能区不同尺度上分析了土壤电导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闵行区土壤电导率均值为155.18 u s/cm,徐汇区土壤电导率均值为147.9 u s/cm,奉贤区土壤电导率均值为132.6 u s/cm,由奉贤到徐汇,土壤电
本文以闽江口水体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Landsat TM影像上水体及其背景地物光谱特征发现,水体在绿光波段(TM2)的亮度值高于中红外波段(TM5),而水体背景地物在绿光波段(TM2)亮度值低于中红外波段(TM5).具体在光谱特征值上表现为:在TM2和TM5波段,水体的亮度值前者是后者的1.8倍,而植被亮度值前者是后者的1/2.2,阴影前者是后者的1/1.3,建筑物前者是后者的1/.9,裸地前者是
2000年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大都市相继出现两轮"撤县设区"式行政区划调整,产生了新时期大都市的边缘新市区。本文剖析了大都市区两轮行政区划调整的特征与机理,以杭州为例,阐述了萧山、余杭"撤县设区"后的大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所面临的中心城市与外围(县)区相对独立的行政管理体制矛盾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大都市区第一轮行政区划调整是基于大都市区空间范围的快速扩张,第二轮是为了实现行政管理区与经济功能区的
城镇化是世界潮流,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相联系,有其必然规律.城镇发展和农村改革是我国未来十年、二十年最需要解决、攻坚的问题,任何发展战略都离不开这两个问题.以城镇化和农村变革的相互影响来思考若干问题.前30年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近30多年城镇的发展迅速, 从"十五"开始全国和各地实行加快城镇发展战略,流动到城市的人口又所增加,特别是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增加迅速.但更多的是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市区扩大,统计
2010年,沈阳经济区获批为第八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注入一针强心剂。本文应用区位熵法、洛伦茨曲线法以及基尼系数法对沈阳经济区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研究表明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和特殊用地在沈阳经济区范围内分布较为离散,居住用地是沈阳经济区范围内分布最为均匀的用地类型。
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流动人口,住房是流动人口这一巨大规模群体融入流入地城市、实现市民化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与集聚现象来探索流动人口的住房问题。基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本文采用住房拥有率、租住房率、住房面积指数、住房不受干扰指数、住房质量指数和住房费用指数五个指标来考察流动人口的住房状况,并综合运用数理统计、空间自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