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纳米银托槽粘接剂在大鼠龋病模型上抗菌性的研究

来源 :2016中国国际正畸大会暨第十五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gh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复合纳米银托槽粘接剂在大鼠口内的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大鼠龋病模型来模拟人的口腔环境,将托槽底板用复合纳米银托槽粘接剂粘结在上颌第一双尖牙颊侧的半边牙冠表面,再将其结扎固定在大鼠口腔下前牙舌侧的根部,分别在植入手术后的1 个月和3 个月两个时间段局麻下取出25 个样本牙,通过扫描电镜定期观察材料表面变形链球菌定植情况。
其他文献
目的:骨形成和骨吸收的动态平衡对于口腔正畸科的诊疗至关重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是参与骨形成和骨吸收动态平衡的关键因素,探究BMSCs 分化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目的:牙齿发育受多种信号分子参与的上皮-间充质交互作用的密切调控。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链共价结合于蛋白多糖的核心蛋白,可为信号分子提供附着位点,参与组织发育的信号调节。
目的 软组织创伤的经久不愈和愈合后的瘢痕形成是临床两大难点,也是研究热点。最新研究发现干细胞来源的外来体(exosome)在创伤愈合中发挥积极作用。
目的:研究在不同部位植入微种植钉进行前方牵引时,上颌骨旋转趋势的差异。方法:在建立的微种植钉辅助上颌骨进行前方牵引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别将微种植钉植入在上颌颧牙槽嵴区和前牙区(双侧侧切牙与尖牙牙根上方6mm)。
目的 通过观察传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拔除下颌第一磨牙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患者后的(牙)及面型变化,探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配合拔除磨牙矫治轻度骨性Ⅲ类错(牙)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随机分析 100例口腔正畸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正畸患者矫正前的生活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100 进行对比评估,根据患者个体性心理状态,采取针对性的辅导和治疗,进行干预,再使用测定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目的 探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正颌术前、术后正畸的效果。方法 23例骨性Ⅲ类,Ⅱ类及偏(牙)患者,术前正畸不拔牙,需要排齐牙列,去除牙齿代偿,整平横、纵(牙)曲线,协调上下牙弓宽度,术中可以拔牙,如果需要颌间牵引,可以采用种植钉或牙弓夹板,术后继续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进行精细调整,关闭拔牙间隙。
目的 探讨六手操作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 80 名即将进行固定矫治器全口粘接的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第一组对患者用四手操作技术进行护理;第二组用六手操作技术进行护理配合。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对不同垂直骨面型错合畸形人群上中切牙位置及角度进行研究,探讨垂直骨面型与上中切牙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 155 名初诊患者(年龄13-25岁)纳入研究。
目的 初步探索咀嚼刺激对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 2014 年至2016年来我科就诊20 例单侧多颗牙锁颌成年患者,所有样本均术前拍摄CBCT,通过CBCT测量分析20 位患者双侧第一磨牙区最大颌骨宽度L1(正常侧)、L2(锁合侧),根尖牙槽骨宽度L3(正常侧),L4(锁合侧)下颌升支长度L5(正常侧髁突顶点到下颌角点的距离),L6(锁合侧髁突顶点到下颌角点的距离)下颌角A1(正常侧),A2(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