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转移熵估算前额叶皮层与纹状体间的功能性连接

来源 :第三届全国神经动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udian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是脑内两个重要的区域,前者位于大脑皮层的前端,后者位于皮层下区域。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间具有丰富的相互解剖连接[1]。前额叶皮层的神经元通过单突触直接连接到纹状体的神经元,而纹状体神经元的输出经丘脑反馈到前额叶皮层,形成一个闭合的神经回路[2]。现在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据显示前额叶片皮层与纹状体间形成的神经回路在认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例如参与了行为决策[3],学习和编码集合的信息[4],并且与忧郁症等神经疾病相关[5]。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神经元都编码奖励信息,它们都能预测一个刺激对应的奖励种类、多少、有或无等信息。但一个有待研究的问题是前额叶皮层与纹状体间的神经同路在奖励预测过程中的功能。这个同路是如何计算价值?如何选择不同奖励的选项?为研究这些问题,当猴子在进行一个奖励推理实验时,同时记录了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区域的局域场电位[6]。在记录时,一个具有8个通道的电极插到前额叶皮层,另一个同样的电极插到纹状体记录神经电信号。
其他文献
  自发周期性高低两态切换是慢波睡眠的重要特征,我们前期的理论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单个神经元及网络模型具有自发的高低两态切换特征。本文我们主要关注高低两态切换的同步性
选取江苏弶港地区JC-1203钻孔,通过分析其岩性、沉积物粒度参数和概率累计曲线,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测年数据,将JC-1203钻孔0~50.00 m段自上而下分为5个沉积单元(DU1、DU2、DU
  神经生物学相关研究和实验表明,视觉系统V1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对输入的刺激图像可能采用了稀疏编码的方法。本文给出了一个包括输入层、基函数层、输出层和训练阶段、编码阶
  由于具有长程相关性和自相似性,分形布朗运动作为理想的不规则扩散和分形随机行走的基础,在地理,物理,通信和生物化学等许多领域的建模和模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在一定的非线
会议
  神经信息的编码与解码是神经科学中的核心研究内容,同时又极具挑战性[1,2],目前传统的神经编码模式还很难从脑的全局运行方式上给出有效理论。近些年以来,一种关于从能量
  眶额叶皮层(OFC)在基于价值的抉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猕猴上的神经生理学实验表明,当猴子在两种不同数量的果汁之间做选择时,OFC的神经元编码了选项(果汁)的价值、
会议
  随着人们对图像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动态范围图像(High Dynamic Range Image,HDRI)由于其涵盖的场景信息更丰富,获取成本日益降低,因此被广泛应用。但是,HDR图像由于拥
会议
  很多生物系统中的调控过程,如结构蛋自的合成以及酶的产生,都是在基因层次上进行的。因此,这些调控过程都不可避免的受到生化反应中的相关随机扰动的影响。基于这些原因,近几
  本文研究了神经复杂网络的突变及其控制。时空混沌系统FitzHugh-Nagumo和Panfilov被选作为神经社团网络的神经元和突变基因。在空间和时间上,利用时空混沌的特性,给出了经
会议
  本文基于非线性整合发放神经元模型研究了乘性信号和噪声协同作用下神经元系统随机共振现象。运用积分路径法和两态理论得出Fokker-Planck方程和信噪比表达式,研究了离子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