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盘陀山-鹰嘴红山花岗岩带位于北山造山带洗肠井缝合带南侧,自西向东分布有盘陀山、半岛山、望旭山、鹰嘴红山四个岩体,除半岛山岩体外,其它三个岩体均发现与钨矿相关的钾长花岗岩(图1).本文旨在从岩石学、地球化学、SIMSU-Pb年代学方面探讨盘陀山-鹰嘴红山成矿花岗岩侵入时间、成岩物质来源,论述该岩体的构造成因.盘陀山岩体锆石来自样品 GQ01-21(Th/U在0.2~0.5)和GQ02-17(Th/U在0.15~0.5),通过207Pb校正,获得分析点年龄分别是422±1.5Ma(MSWD=0.079),及417±1.7Ma(MSWD=0.13)。鹰咀红山岩体锆石来自样品YZHS02-21(Th/U在0.3~0.7),经过207Pb校正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24±1.3Ma(MSWD=0.055)。此外,对相应锆石进行了原位氧同位素测定,盘陀山岩体δ18O变化范围为8.03~10.51‰(有两个点值小于5.3‰),平均值9.09‰,鹰咀红山岩体δ18O分布范围为8.97~12.14‰,平均值9.67‰,均暗示地壳来源,这与杨合群等利用Rb-Sr、Sm-Nd同位素体系对源区的示踪结果一致。盘陀山-鹰咀红山花岗岩带在晚志留-早泥盆时期侵位,岩体母岩浆来源于地壳,并具有岛弧花岗岩的特征。结合花牛山-墩墩山岛弧带志留纪大规模的增生作用,推断晚志留-早泥盆时期,洋壳俯冲引发极少量幔源组分的加入及高热流的形成,二者为过铝质岩浆的流动提供了能量,使它们侵入到地壳的较浅部位,并引发地壳物质发生熔融,最终导致了花岗岩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