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文章“气骨”论

来源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全国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jb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史”的书写遮蔽了“艺文史”传统对“文章”的重视,古代文章学诸多范畴、命题是中国传统学术话语中的宝贵资源。清人阮元对金代文章的“气骨”之评,是金代文风的全面概括,“气骨”源自女真人纯实劲直的气质与自我树立意识,经由人格书写发展到政见表达,体现出以直言为气、利害为骨的文风追求,最终又沉潜入金人好为辨析、自树一帜的著述形式中。金代从人格到文风、文风到学品的嬗递中,“气骨”作为核心特征一以贯之,且又再现于元人的杂剧创作,是一个值得深究的艺文现象。
其他文献
南宋儒学词臣綦崇礼现存《兵筹类要》十卷。该书是一部兵学著作,亦是一部学术文章集。綦崇礼以儒士身份撰写论兵之作,使该书体现出以儒学思想统摄兵学理论的突出学术特点。该书又因作者词臣身份而具有鲜明的写作特征,即喜用典事,多用骈俪句式,形成了与其制表启奏等公牍文章典雅博洽、平白晓畅一致的文风。《兵筹类要》一书是我们了宋代儒士论兵、儒学与兵学之关系、兵学思想发展嬗变较重要的一部作品,亦是全面了解綦崇礼学术文
作为古文支流的唐末小品文,其创作主体带有鲜明的寒士阶层的特征,这与唐宋之际门第观念渐趋消弭、出身寒微的道德才学之士积极要求晋身的时代趋势是一致的。出身寒庶的他们把社会生活中亲身经历的问题和思考凝练成文,贯彻积极用世、关注现实的创作原则,继承并发扬了中唐古文革新的精神特质,变古文之正统说理为小品杂著之辛辣嘲讽。同时他们注意将充满艺术表现力的小品文编辑成书,以用于科举场屋省卷行卷的关键之时。这种对小品
藍田呂氏家族是關中望族,對北宋中後期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都有一定影響。其家族墓地的發掘震驚考古界,被評為2010年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墓地出土墓誌二十餘方,均為傳世文獻所未見,是《全宋文》未收之佚文。這些墓誌不但是反映藍田呂氏家族及相關人物仕宦、婚姻、交遊、文學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而且對於宋代社會史等相關研究亦有裨益。
宋元知识阶层对韩柳散文典范价值的重新诠释,是“唐宋八大家”经典建构过程的重要部分。在文章学兴起的南宋时期,多部文章选本在理学思想的引领下,将对唐代散文的考察聚焦于韩柳两家。各类选本与“文话”对韩柳文章在语言运用、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写作技法做了充分提炼,对其传承自前代文章及影响宋代散文的要素亦有深入研析。在儒学思想向理学转型的文化语境中,韩愈散文的思想价值在知识精英的争鸣与探研中被重估。柳宗元散文的史
蕭詧《愍時賦》是蕭詧在梁末投靠西魏,又被西魏佔據襄陽,最终祗能在西魏監視下於江陵一地建小王朝之心靈歷程的詳細闡述,這種自叔性賦的源流可追溯至班彪《北征賦》、潘岳《西征賦》等,更重要的是該賦對此後的著名自叔性賦沈炯《歸魂賦》、顏之推《觀我生賦》、庾信《哀江南賦》等具有較直接的啟發性。本文亦是南朝駢賦名篇,對該賦的注釋分析可為深入研究蕭謦和梁末相關史實,以及探究南朝駢文的結構等特點,提供基礎。
自魏晋至宋,笔记发展方向可概括为从虚幻转向日常,呈现出书写对象世俗化与书写方式人文化的特征。这一特征得以确立的标志是欧阳修的《归田录》与苏轼的《东坡志林》,至此,笔记中充满了对于世俗日常生活琐事的记述,立足于自身的视角来观察外界,着重书写私人日常中的文人雅趣,并且记述事件中常附以议论,注重阐发事件背后的义理内涵,主体性特征甚为明显。这种转向日常的书写使宋人笔记实现了对六朝传奇、志怪的反拨,又有别于
苏轼受庄子思想影响甚深,流贬海南三年最为凸显:庄得吾心的随缘委命,化庄意入己思的超然以及融庄理于“和陶”的安处,构成他在海南接受庄子的三个重要方面。无论是苏轼自我思想的表达,还是唱和陶渊明的诗、辞,他往往以庄心为己心,以庄理为己理,自得自乐。
晏殊作为杨亿之后的文坛领袖,然而因为流传至今的诗文太少,常常仅被后世当作“北宋倚声家之初祖”②的词人。仔细翻阅相关史料和晏殊流传至今的不多的文章,还会发现晏殊是北宋前期最重要的柳宗元文学经典地位的重新发现者之一,是柳宗元古文传播接受史上的大功臣:晏殊不仅大力推崇柳宗元的文章,精心整理了柳宗元的文集;还写出了神似柳宗元散文的优秀作品。从而推动了柳宗元散文在北宋的传播接受。
会议
柳宗元是中唐骈文集大成者之一,他一生中写了大量的骈体文章,在当时和其后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他遍悟文体,对骈文取其精华,弃其不足,对中唐骈文进行大胆革新,运散入骈,援古文技法入骈,骈散互融,他创作骈文还善于撰结长对,奇偶相间、单复并用,运用虚字流转文气,树立了瑰伟奇丽、卓荦精致的文章新风貌,骈散融合成为中唐文学新变的重要趋势,柳宗元对骈文文体革新做出了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