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主要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来源 :2004年中国西部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gan1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对柴达木盆地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引起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现场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从农牧业生产与开发、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矿业开发和工业生产、城镇建设和基础设施等四个方面分别阐述其所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现状及危害、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其他文献
表观遗传学涉及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①DNA甲基化的修饰,使具有相同序列的等位基因处于不同的修饰状态;②组蛋白的修饰,组蛋白乙酰化、磷酸化、甲基化等修饰改变;③染色质重塑;④非编码RNA的调控。近年来的研究还表明一些外界因素如吸烟以及病毒感染等可能与某些肿瘤相关基因的表遗传学修饰有交互作用。因此,了解肿瘤相关的基因的表遗传学修饰及与环境危险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为肿瘤的病因、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分子靶点
本文对多年生人工林林外和林内降水、地表径流、植物生长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了定位观测。结果表明,次降雨林冠层截留量为0.2~6.47 mm,为降水量的3.1%~53.3%,总截留量占降水量的16.9%。地表径流量为0.24~1.5 mm,是降雨量的1.6%~6.8%,降水为土壤水分唯一补给源。一年内土壤水分胁迫时,植物通过改变叶的颜色,降低自身的含水率,落叶或产生大量落叶,降低生产力来适应干旱的土壤水
本文利用聚丙烯酸盐在蒙脱石层间进行原位聚合,研究开发一种适用于农林业的抗旱保水剂。实验结果表明:当膨润土、丙烯酸、氢氧化钠、引发剂、交联剂(质量比)=80:40:仃:0.3:0.03时,聚合产物的综合性能较为理想。性能测试表明,吸水树脂粒径在60~40目之间,有较高的吸水速率,吸水树脂中水的蒸发过程并不比天然状态下水的蒸发过程慢,吸水树脂的保水作用主要体现在它能够吸收大量的水,并且在压力下不脱水。
本文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日光温室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叶面追肥增加了土壤细菌数量;施用化肥和沼肥增加了真菌的数量,施用有机肥降低了真菌的数量;施肥增加了放线菌的数量。施肥提高了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但对过氧化酶影响较小;施用有机肥提高了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化肥和沼肥对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影响无很大差异。
黄土丘陵区坡沟侵蚀产沙关系是研究热点问题之一,它涉及到黄土高原治理方针及水保措施配置等重大理论与决策。本文以黄土区梁峁坡与谷坡构成的坡沟系统为原型,概化出多坡段模型,运用模拟降雨方法研究了坡面侵蚀时空分布特征和上坡来水的侵蚀作用。结果表明:坡面各部位的侵蚀方式与雨强密切对应,雨强0.5mm,mim时以面蚀为主,1.5mm,mim时以细沟侵蚀为主。建立的径流泥沙关系方程为Ms=0.0007S(-0.
中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多数矿区位于丘陵山区、荒漠戈壁、黄土沟壑区域,且干旱少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煤层赋存多为浅(埋藏)、厚(煤层)、多(层数)、构造复杂的地质采矿条件。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规模不断加大,随之带来的矿区生态环境损害问题是矿区开发中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本文根据湿陷性黄土覆盖层采动地表损害现状,分析这种特殊条件
本文通过对黄土和古土壤中钙结核形成的“淋溶说”与“蒸发说”两种观点的分析,结合对钙结核的产状、形态和结构的观察和研究,提出钙结核有三种分布形式。对不同环境下钙结核的形成过程做了初步的探讨,认为淋溶和蒸发在钙结核的形成过程中均起到一定作用。通过对一定地区黄土和古土壤中钙结核的研究,可以获得地区构造、古水文和古气候演变的信息,有助于恢复黄土高原环境变迁历史。
本文对黑河上游生态建设的策略与模式进行了阐述。黑河上游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存在大片的缺水草场,在过牧压力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植被退化严重。经过以牛羊育肥、退化草原的植被恢复、人工草地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建设,探索出一条快速逆转草地退化趋势,恢复和加强草地涵养水源功能,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内陆河上游生态建设模式。关于“复合系统综合管理”的发展理念逐步成形,农业结构已经呈现明显的“山地-河谷-绿洲”一体
本文对加入WTO后青海省绿色牛、羊肉生产基地的建设进行了阐述。绿色食品将是21世纪全球的主导食品。开发绿色牛、羊肉产业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建设,符合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战略。也有利于加速发展城乡经济、改善人民生活。利用青海独特条件的畜牧业资源,生产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绿色食品,将扩大附加价值,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建设基地内容的项目包括绿色食品生产、科技示范技术服务网络;种源基地、良种繁育、资源利用
本文对西部大开发中甘肃省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阐述。甘肃是西部水土流失较严重的省份之一,全省有水土流失面积37.94×10(4)km(2),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3.5%。黄河流域主要是水力侵蚀,长江流域为重力侵蚀,河西内陆流域以风力侵蚀为主。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因素为地质结构破碎、土壤质地疏松、降雨时空变率大,植被覆盖度差。是缓变因素。而不合理的水土资源开发,滥伐毁草过牧和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则是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