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流河演化中侧积体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侧积体一般被认为是曲流河中典型的沉积单元,然而国内外对于点坝内部侧积体“成因”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因此,本文充分利用测井和地震等相关资料,在点坝砂体的识别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从地震沉积学角度对研究区展开研究。
其他文献
重建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一直是古环境研究中的焦点。大量的研究表明,早期真核生物以及后生动物等的起源及演化与大气氧的浓度相关联,海水中的自由氧主要来源于与大气间的交换作用,因此,古海洋氧化还原条件对于研究海洋化学与生物圈演化和大气之间的联系至关重要。
会议
地质历史中,特别是重大地质时期,生命与环境往往存在着广泛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关系。海洋是生命活动(特别是早期生命)的主要场所之一,海水化学性质(尤其是大气–海洋系统中氧含量的变化)与生命的起源和演化密切相关。其中,海水Mg/Ca 比对生物矿化作用有明显的影响,控制着生物骨骼的矿物成分。
会议
全球晚二叠世和早三叠世野外露头十分稀少,除了中国华南煤山剖面及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剖面以外,内蒙古扎鲁特旗盆地边缘的巨日合镇是标志性事件沉积的热水沉积岩的一个少有的研究地点。
会议
对油气而言,不仅全球不同油区油气资源贫富悬殊,就是在不同盆地或同一个含油气盆地,其内部条件相似或相近的盆地、坳陷或凹陷,其油气资源规模或潜力常相差极大(刘池洋等,2013)。
风成沉积物是风在干湿气候旋回控制下,于相对持续沉降的古地理背景和古潜水面变化相互作用下的直接和(或)间接产物,因此它与干热气候和荒漠化古地理环境关系更为密切。晚侏罗世全球极端干热气候条件与风的共同作用导致全球各大陆都普遍沉积了晚侏罗世风成砂与河流-干旱湖泊沉积物组合,如北美和南美起始于古生代末期鄂风成砂一直持续了整个晚侏罗世,并与基末利期达到了气温最高峰的全球性升温事件时间耦合。
采用基于半幅点小层划分原则进行小层划分,克服了传统的基于自然伽马相对极大值和(或)自然电位正异常来确定小层界线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储层、隔夹层厚度与深度的缺陷。以柴达木盆地A 油田B 区辫状河三角洲为例,探讨了薄互层型储集砂体构型的建模方法。
勘探实践及地震资料显示均表明,川东地区寒武系发育大套的膏岩层,盐下是否发育好的储集层是成藏的关键要素。因寒武系-至震旦系地处深层,目前缺乏单井资料,主要依赖外围少数井及露头。
四川盆地勘探实践证实,海相碳酸盐岩礁滩油气藏具有储集性能好,产量高的特征。川西地区除二叠系具较强的生烃能力外,下伏志留系、寒武系也可为其补充烃源,气源充足;区内下二叠统滩相储层经白云石化改造后的颗粒灰岩等均具有很好的储集能力;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断褶构造和圈闭则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钻探目标,展示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根据露头、钻井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在四川盆地震旦系上统灯影组识别出2 个局部暴露不整合层序界面,据此将灯影组划分为2 个三级层序,其中灯一段和灯二段为SQ1,灯一段为海侵体系域(TST),灯二段为高位域(HST);灯三段和灯四段为SQ2,灯三段为海侵体系域(TST),灯四段为高位域(HST)。
G 断块油藏自投产以来,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油藏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突出,纵向动用不均衡,单层注水突进严重;常规的治理手段难以改善层间的动用状况;地下油水运动规律复杂,剩余油分布预测难度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