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WTO体制下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及中国应持的态度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112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竞争政策日益成为一种新的国际贸易壁垒,许多WTO各成员都在寻求WTO体制下竞争政策的国际协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应认清自己的形势,在国际经济风云变幻的时候,勇于站出来承担自己能够承担的一份国际责任.在促进国际竞争法律体系协调的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唯有如此,才能更有效的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和中国和平崛起目标的实现.
其他文献
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玩具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以上,其中有80%的玩具用于出口.近两年,由于受到次贷危机、全球经济不景气、制造成本上升、人民币持续升值、欧美技术壁垒升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东的玩具出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为此,本文分析探讨广东玩具出口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玩具出口的相关建议.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天津市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在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入世后,天津引进FDI和进出口贸易都呈现出高速增长.本文首先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天津的FDI与进出口贸易现状,然后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协整分析及格兰杰检验从总量就外商直接投资对天津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分析.其次,从贸易商品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角度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天津进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
知识城市是上个世纪90年代在西方诞生的一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最新理念.本文基于全球知识城市的视角,以国内外研究成果为基础,对知识管理及知识资本的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就知识城市中如何开展知识资本运营提出了一些建议.这有利于人们对知识资本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健全城市知识资本市场,提高城中知识资本的运营手段,培植未来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CEPA的分阶段实施,粤港之间的经济合作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本文分析了粤港经济合作发展的状况,揭示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加快粤港经济合作应当采取的对策:包括变粤港高层一年一度的联席会议为常设机制、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和拓宽双方合作领域等方面的建议.
论文从长三角与马来西亚贸易发展现状分析入手,通过使用双边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等的实证分析,得出双边贸易正从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产业间贸易走向基于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内贸易形成互补性分工的结论.论文提出长三角如何把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在金融危机,欧美市场萧条的背景下,扩大长三角与马来西亚贸易的对策建议.
全球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东亚①经济日益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并与美国、欧盟等经济体相互融合在一起.然而在目前区域一体化成为新的潮流这一背景下,东亚的区域金融合作却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欧盟.因此东亚国家要想扭转在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中的不利局面,摆脱对域外经济的过分依赖,就必须加强合作.本文通过分析东亚各国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其之间的贸易合作情况,来论证东亚各国金融合作的可能性及其必然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逐渐国际化,企业为了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寻求经营机会,克服各种贸易壁垒,国际化也就成为企业必由之路.尤其浙江,作为我国中小企业外贸出口大省,近年来,其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为此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国际化衡量指标体系,以实证分析的方法,来探索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最佳路径.
近几年来,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能源,特别是原油的出口.无论是在瞢京时代,还是在后普京时代,以能源出口为依托带动国内经济发展,都已成为俄罗斯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去年上半年世界原油价格疯狂上涨的情况下,作为主要原油输出国之一俄罗斯获益匪浅.随着油价的连续下跌,在能源问题背后的大国博弈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石油,更是成为大国经济竞争和政治对抗的焦点.油
经济全球化被认为是冷战之后的时代特征.冷战与全球化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冷战以分裂为标志,而全球化以融合为标志.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并不仅限于此.本文综合各种观点,提出一种新的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美国拥有全世界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尤其二战以后,被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驱动力.尽管全球化代表世界的融合与多极化,却不可否认,一直以来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绝对优势.然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并作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服务外包的发展需要高技能的人才支撑,这给以应用型职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我国高职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我国高职教育应该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符合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结构;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机制;以能力为本位,调整课程体系,培养服务外包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办学层次,适应服务外包的高端化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