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预防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患者术后静脉血栓的应用

来源 :中华护理学会2016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806778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骨科创伤术后患者是VTE的高发人群,只有提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VTE的发生,而传统的预防措施不能有效的筛查VTE高危患者,进而忽略了隐匿的潜在高危风险的患者,故采取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VTE的筛查预防进行小组专项管理,医生护士共同参与晨交班,床旁查房,共同进行病情评估,共同参与VTE筛查和预防措施制定,从而有效的降低了VTE的发生率,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加强了医护患的有效沟通,具有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充分认识和分析VTE患者的疾病特点和临床现状,提炼出VTE预防工作重点和内容,提升疾病识别的意识和能力,降低患者VTE发生率、及时发现并治疗VTE,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大大促进我国VTE防治护理工作。
本研究调查神经外科全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现状,并分析其危险因素,以探讨降低神经外科全麻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对策,为降低患者全麻术后并发症提供依据.
介入治疗目前已经成为血管外科检查、手术的常用技术,常用穿刺部位为股动脉,但由于患者病情复杂,股动脉存在迂曲、狭窄、闭塞等情况,而桡动脉较细,不能满足较大的血管鞘治疗复杂血管病变的治疗情况下,经肱动脉穿刺进行治疗的患者数量增多.肱动脉相对于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患者出现大出血的较少见,但压迫力度过大、过小或压迫移位,导致患者肢体水肿、皮下血肿、淤青、疼痛不适、出现压痕时常发生.为降低肱动脉穿刺后
本文研究对心外科术后患者实施科学的饮食路径,指出建立心外科术后饮食路径可以有效地增加患者的经口摄入率,增加热量摄取,同时显著降低补液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住院时间,并减少了护士的补液工作量,将更多地时间和精力深入病房开展术后的个性化护理及健康教育,促进患者术后机体恢复。
胃癌在国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及死亡的第三位,目前手术仍然是主要根治方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2007年在国内由江志伟教授率先应用于胃癌患者,并且被证明是安全及有效的.它是指优化围手术期的处理,减少应激及术后并发症,可缩短住院时间,加速患者恢复,在临床中较大程度的使胃癌患者受益.ERAS理念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是集
虽然机械装置有众多优势,且CPG和临床实践己广泛认可,但多项研究表明,在实际应用中住院患者对机械装置存在依从性下降的问题。由于目前尚缺乏关于机械装置预防DVT的依从性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性研究的系统评价方法,对公开发表的探讨各类机械装置在预防DVT过程中的患者依从性进行meta分析,以期得出较为科学客观的结论,为评价住院患者对机械装置依从性,分析导致依从性降低的原
PICC置管术己趋于成熟,置管并发静脉血栓在有效的措施下得到预防及控制,发生率逐渐降低。尤其在患者自身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损伤、血液状态及化疗药物等原因的影响下,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减少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环节;静脉血栓形成确诊后应准确的给予治疗及护理,必要时遵医嘱拔管,防止血栓脱落,栓塞重要脏器引起生命危险。只有正确认识到患者PICC置管并发静脉血栓的原因,探索更好更个性化的护理防治措施,有效减少P
文章指出在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给予集束化呼吸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肺功能,降低肺部炎症发生率,缩短胸管留置天数。
护士核心能力是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最主要的能力,提高护士的核心能力,以提高护理团队的整体竞争力,是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人们对于疾病的认识进一步的提高,医生对疾病的诊治更加精细化和系统化,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与渗透越来越紧密,新的方法新的技术层出不穷,而护理作为疾病诊疗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必定要与之发展相适应,对护理的要求也更高."医护一体化"模式是
加速康复外科是一种外科理念,具体措施和流程在各种手术及各种研究中存在差异,但强调所采取的措施必须是建立在循证的基础上。因胰腺外科手术的复杂性和术后高并发症发生率,加速康复外科在胰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尚处于尝试阶段,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结局。未来的努力方向应强调各环节措施的循证依据以及综合措施的临床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