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质量安全规范化栽培技术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十五届学术年会分会暨第四届福建省食用菌学会会员代表大会、2015年福建省食用菌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gui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香菇产业转型升级质量安全为主题,评细阐述产品安全意识,产地环境培训,培养基质优化、接种无害化,养菌制孔转色、出菇科学管理等6个方面实质性的质量安全规范技术措施.
其他文献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雨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方式(夏季覆膜,T1;秋季覆膜,T2;小麦碎秆覆盖,T3;小麦整秆覆盖,T4;夏季覆膜+麦秆还田,T5;旧膜二茬利用,T6;无覆盖对照,CK)对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T6在各时期、各土层土壤含水量普遍高于CK,全生育期0-20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高于CK0.9个百分点,相当于增加储水量22.5 mm;其他5个覆盖处理可明显改善开
为了探明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在鄂北地区的应用效果,分析稻茬小麦免耕栽培技术增产增效的原因,2010年来连续3年开展了稻茬小麦免耕栽培试验,对免耕机械条播和常规栽培稻茬小麦的次生根和分蘖发生、穗粒数和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并对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的生产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麦叶龄为6.6时,免耕机械条播稻茬小麦次生根条数为10.8条,分蘖2.2个,比对照分别增加2.2条和0.5个,增幅分别为2
为了探明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分析稻茬小麦免耕机械条播技术增产的原因,2010年来连续2年开展了稻茬小麦播种方式试验,通过定株和定点调查,对免耕机械条播、机耕机旋播种、机耕人工浅播下的稻茬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形成进行了研究.定株调查结果表明,免耕机械条播平均单株分蘖10.4个,成穗7.0个,比机耕人工浅播分别多6.4和4.0个,比机耕机旋播种分别多7.4和4.6个;定点调查
[研究目的]在杏麦间作模式下,探讨施氮量和密度互作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杏麦间作不同密度下的合理施氮量及氮肥和密度的互作效应。[材料与方法]为探索杏麦间作模式下施氮量和密度对小麦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以主栽小麦品种新冬20号为材料,在杏麦间作模式下,设置4个施氮量水平[不追肥(CK)、追施尿素300kg/hm2 (N1)、追施尿素450kg/hm2 (N2)和追施尿素600kg/hm2
[研究目的]探索果麦复合种植模式中果树与小麦之间养分竞争及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果麦间作合理施肥制度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选择果树树龄和树冠大小相近或一致的杏树地间作小麦.在间作小麦播种前,选择一个树行相对的2棵果树,在距离果树主干0.5-0.8米,即小麦边行处,垂直切断果树根系至1米,长度为沿果树主干为中心向两边至3m长,埋设2块塑料隔板(参照王中敏等的方法,2005)用于隔断春季
[研究目的]在核麦间作模式下开展氮肥运筹对小麦光合及产量影响的研究,为果麦间作模式下制定合理施肥制度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试验在泽普县波斯卡木乡4村核麦间作田进行。进行小区试验,小区面积2m*6m=12m2,小麦行距20cm,小麦播种前施农家肥1t/亩,基施尿素10kg/亩,磷酸二铵25kg/亩,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全生育期灌5次水。设2个施肥量:追施尿素30kg;追施尿素40kg;设2个运
本研究通过收集国内部分灵芝产区的主栽灵芝品种,通过拮抗实验表明当前栽培灵芝品种繁多.通过子实体及担孢子形态观察比较,发现除传统的赤芝Ganoderma lucidum及紫芝Ganoderma sinense以外,还有相当数量灵芝子实体与赤芝及紫芝存在差异.通过ITS酶切及测序比对分析发现这一类菌株与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最为接近.最后通过三种灵芝间的亲和配对结果确定该类灵
本研究对野外采集获得的l株野生侧耳属真菌进行rDNA-ITS序列扩增测序,通过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肺形侧耳(Pleurotus pulmonarius),与本实验室中现有的秀珍菇菌株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后进一步确定该野生菌株与其他菌株间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以福建省认定的秀珍菇品种秀迪1号为对照菌株,对该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菌丝可在温度为5℃-45℃的范围内生长,最是生长温度为30
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又名白绣球花,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珍稀食药用菌,其名贵程度可比肩冬虫夏草、块菌等珍品.绣球菌子实体营养丰富,口感鲜美,富含活性多糖,具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癌、防癌的特殊功效.由于绣球菌所需营养与生境条件不明且特殊,人工栽培一直是世界性的难题,甚至被认为是一种不可人工栽培野生菌,产品非常紧缺,价格相当昂贵,是一种新近栽培成功极具市场潜力的食药用菌.福建
以棘托竹荪D89为供试菌株,研究栽培料发酵时间及不同比例杂木屑和谷壳培养料对棘托竹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棘托竹荪栽培料发酵时间为60d时,产量最高,为2.18kg·m-2;在供试范围内,随着谷壳用量的增加,菌丝长势之间无明显差异,但菌丝长满畦床时间逐渐缩短,棘托竹荪鲜重呈降低趋势,槟榔芋产量无显著性差异.其中配方A(89.5%杂木屑,10%谷壳,0.5%尿素)用于槟榔芋间作棘托竹荪时,原基形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