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冲击波作用下金属微物质喷射现象的初步研究

来源 :第十五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q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物质喷射(ejecta,简称微喷),指强冲击波作用下金属表面喷射出高速颗粒态物质的动力学现象.此类现象的深入研究对于确切理解金属高压流体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已成为冲击波物理力学领域的热点之一[1,2].国内外已有微喷研究主要集中于单次冲击加卸载条件[2].相关研究证实,上述微喷现象主要源于冲击波与金属表面车削加工痕的相互作用,其实质即金属表面微米尺度几何缺陷处的RMI现象(Richymyer-Meshkov Instability),通常观察到的高速颗粒即对应RMI尖钉的破碎[3,4].本文针对多次冲击加卸载条件下的金属微喷射现象开展了初步实验研究.实验显示:对初始表面扰动波长100 μm-深度5.6 μm的锡样品,经历23 GPa单次爆轰加载所产生的微喷量约20 mg/cm2;而在相同的23 GPa首次爆轰加载后间隔约lμs后再经历一个约10 GPa的二次加载条件下,微喷量显著增大至约120 mg/cm2;见图1.对上述实验的初步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首次冲击加卸载后,表面初始扰动持续增长,继而破碎为微米尺度颗粒等;但直至二次加载波到达,初始扰动的波长特征在破碎区内仍得以保持——即首次加卸载后微秒时间尺度内,金属表面破碎区域仍存在对应于初始扰动的波长约100 μm的中等尺度结构.二次加载微喷射,源于二次加载波与上述金属表面破碎区中小尺度物质结构非均匀性的相互作用;微喷量的显著增大,与该区物质呈散碎状态及存在大量中小尺度汇聚结构相关;见图2.上述现象的详细研究,目前正在科学挑战专题领域一方向四(极端条件下凝聚介质失稳破碎与物质混合特性研究)的支持下持续深化之中.
其他文献
  根据高速飞行器抗黑障研究需要,开展了等离子体鞘套地面模拟方法及对比分析。选择弹道靶和多功能激波管作为高速飞行器等离子体鞘套地面模拟设备。在弹道靶设备上开展了高
会议
  飞行器再入大气层过程中会经历从连续流到自由分子流过渡的一系列非平衡流动区域,微管道中由于较小的特征长度也会出现明显的稀薄效应,另外激光加工和等离子体刻蚀等工艺由
  随着我国各类飞行器的研发和应用,高空羽流现象及其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开展羽流得相关研究意义重大,特别是对我国近期以及不远的将来即将开展的空间站、深空探测、
  结晶和熟化是物质结晶过程中的两个典型过程,熟化过程中晶粒大小的改变对材料的化学性质(催化)、力学性质(强度、硬度、模量)等有显著的影响。但是由于测量技术的局限性,在
  The dynamic behaviors of collective cell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many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e.g.,embryonic development and cancer met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