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犬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来源 :2014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灾害医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y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气道压力释放通气(APRV)对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犬在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 方法:油酸静脉注射复制犬重度ARDS模型,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CMV)、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肺复张组(LTV+SI)、APRV组.分别观察ARDS0、1h、2h、4h的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 结果:CMV、LTV+SI和APRV组的CI均较0h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组的SVRI升高明显,与LTV+SI和APRV组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VP在成模后均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V、LTV+SI和APRV治疗重度ARDS后的D02、Scv02均较0h有升高趋势;APRV组的ER02和lac水平下降明显,虽然与CMV和LTV+S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气道压力释放通气可显著改善ARDS犬氧代谢指标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苏邦复苏机(MSCPR-1A)在ICU心肺复苏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国际复苏指南在心跳停止后立即进行人工抢救,并尽早使用苏邦复苏机(MSCPR-1A)代替人工按压.ICU复苏患者中有14例患者(女4、男10例)自主心跳功能恢复,年龄最大为80、最小为34 (61.64+12.03)岁.处于危重状态,死亡原因为终末期的DIC、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脑疝.监测有创压力,观察抢救时间;心电恢
本研究将以血清蛋白组为着眼点,通过观察CLP脓毒症小鼠血清蛋白动态变化,了解脓毒症发病进程中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特征,尝试建立脓毒症进程的蛋白分子指纹,为探寻监测免疫病理学紊乱,避免或减轻外科术后并发症提供新思路,为将来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研究ARDS患者使用中药清肺汤治疗后呼出气冷凝液(EBC)中NO、8 isoPG和VEGF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48例ICU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随机分为清肺汤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诊断ARDS第1天及第5天采用改进的德国JAEGER公司Ecoscreen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收集EBC标本.采用ELISA法测定EBC中NO、8-isoPG和VEGF浓度.同时记录氧合指数、APACH
目的:探索不同晶胶比复苏组合在急性创伤性休克容量复苏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入组36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根据晶胶组合不同随机分为三组,A\B组均使用晶体(林格液)与胶体(6%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配比使用,其中A组晶胶比例为1∶1,B组晶胶比例为2∶1;C组使用霍姆(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对各组患者复苏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复苏液量、复苏时间、血红蛋白含量(H
本文综述了20AA复方氨基酸联用大剂量B6新疗法治疗创伤凝血障碍的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操作实施方案,探索了新疗法的作用机理,观察指标,以及防治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目的:本临床研究探讨柴黄参祛毒固本冲剂在治疗严重化学性肺损伤时的作用.方法:对重症急性肺损伤89例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柴黄参祛毒固本冲剂治疗.口服:一次服用制剂量相当于药材量12g,2-3次/日;经胃管注入:用开水化成100ml,2-3次/日;经肛门保留灌肠:用开水化成100ml,2-3次/日.结果:柴黄参祛毒固本冲剂可以降低体温、脉搏、白细胞总数,缩短排气排便时间,可以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
目的:本文探讨严重急性化学性肺水肿的特点及其救治对策.方法:(1)迅速维持呼吸道通畅:(2)促进毒物排出和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出;(3)尽力维持伤员的呼吸循环机能;a.保暖;b.间断高流量(3-5L/min)吸氧;c.解除支气管痉挛:d.脱水: f.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升高的处理: g.强心药物使用: h对症治疗和支持疗法等.结果:本组49例中有3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6.12%.2例死亡者均有咳血
目的:探讨大鼠外伤性脑损伤模型中损伤脑组织线粒体膜18kDa转运蛋白(TSPO)表达变化及其规律.方法:将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轻型和重型脑损伤组,轻型和重型又均分0h、12h、24h、3d、7d等5组.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法建立外伤性脑损伤模型.Western blot和RT-PCR法分别检测伤侧脑组织TSPO蛋白和TSPO mRNA含量.结果:TSPO在正常组和
目的:观察和探讨黄体酮干预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TBI)后线粒体膜18kDa转运蛋白(TSPO)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72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对照组,脑损伤黄体酮治疗组,12h、24h、3d、7d,共9组,每组8只.采用Feeneys自由落体打击法制作脑外伤模型,治疗组伤后给予腹腔注射黄体酮16mg·kg-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免疫组化法检测损伤脑组织中TSPO、0X-42
本文综述了线粒体膜转运蛋白的结构、分布及生理功能,研究了线粒体膜转运蛋白与外伤性脑损伤的关系,指出外伤性脑损伤后线粒体膜转运蛋白的表达可以很好地反映局灶的神经元损伤和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可作为外伤性脑损伤炎症程度的间接指标,并且参与小胶质细胞活化和神经修复过程。因此以线粒体膜转运蛋白为靶点,可以探寻更多既能抑制炎症又能促进神经类固醇的线粒体膜转运蛋白新配体或者药物,为科学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